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勐腊特产批发在哪里 勐腊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勐腊特产批发在哪里 勐腊县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4:50:33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勐腊普洱茶

勐腊普洱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勐腊县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易武乡是勐腊县乃至全州古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

勐腊,傣语为产茶之地。勐腊植茶历史悠久,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8世纪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指的是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银生城界诸山”指景东,景谷,普洱及其以南的西双版纳诸茶山在内的广大茶山。明万历末年(约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到“普洱茶”:“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市场,“银生城界诸山”均系普洱府辖地,故名“普洱茶”。清朝中叶,普洱茶远销国内外誉满天下。“普洱茶”的确切种植产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已有准确记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奔枝,五曰曼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阮福《普洱茶考》也有相同的记载。《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六物产篇 茶》又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六茶山除攸乐今景洪县外,其他五茶山均在勐腊县象明、易武一带。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所写“六茶山”-曼洒,易武,曼砖,倚帮,革登和攸乐,定位更加确切。史料文献中,因茶叶兴衰演变,地名记述有异,而六茶山是名重于天下的“普洱茶”的生产地是无疑的。

勐腊县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其东、南与老挝接壤,西与缅甸毗邻,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相距不远。因此,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勐腊曾是生产普洱茶的基地和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要冲。易武因为六大茶山的茶销往东南亚的重要集散地,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时期,就被置为“利润城”。

据勐腊县茶叶协会的普查,易武乡是勐腊县乃至全州古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目前,全乡有古茶园面积两万亩。易武乡拥有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以“七子饼茶”为代表的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并遗存数百里的茶马古道和民初的石雕、石刻、石碑、木匾,并有为数不少的与茶有关的政府文书,积累下来的与普洱茶有关的实物十分丰富。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香茅草烤鸡

把宰好的鸡洗净,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后把肉剔下来,用舂盐棒捶软,捶碎。把预先切好、拌拢的葱、蒜、芫荽、青辣椒、盐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头大的一坨,用洗净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夹起来,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后,再抹上猪油继续烘烤几分钟,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这种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鲜美,颇受欢迎。( 西双版纳)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西双版纳茶叶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在勐海有一株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并经古道远销中亚及西亚地区。版纳的大叶种茶加工出的红茶,色泽鲜润,香气馥郁;绿茶白毫显明,汤色清绿。著名的茶叶品种有:南糯白毫、佛香茶、云海白毫、岗绿、旋云茶等。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味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时先将牛皮煮熟,把毛刮净,用刀划成半尺长、2寸宽的若干块,洗净、晒干备用。待食用时,把油倒入铁锅里加热,然后把晒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没牛皮的油锅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发泡、微黄时即可取出。这种油炸牛皮既可直接蘸酸角酱汁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配菜,是傣家人最喜爱下米线、米干的食品。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锦

傣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傣族妇女人人会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牢耐用和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图案、五谷花卉和几何纹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内容,如喜欢织红颜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收等。寓意深远的各种图案,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经常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以花纹组织的要求非常严谨。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便可组成十分优美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图案,有时要几百根,几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示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绳,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不堪。傣锦图案的设计与组成真是巧夺天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

傣锦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除了制作统裙,筒帕,床单,被面,窗帘,手巾等传统产品外,还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傣锦屏风和沙发垫等新品种,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烤鱼,一道傣族名菜,其作法是:把鱼的鳞片去掉,从鱼背剖开,去掉肚杂物,将葱、芜美;辣椒、盐等作料放进鱼肚里,用香茅草捆好,放风火炭上烤烘,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熟或可食用。鱼肉酥脆、鲜嫩、喷香,风味独特。( 西双版纳)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西双版纳小耳猪

西双版纳小耳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腊小耳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勐腊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0,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特色猪肉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低胆固醇的小耳朵猪养殖带来了商机。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小耳朵猪养殖业,2009年,勐腊县加大了小耳朵猪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抓实抓好市场引导、技术培训、动物防疫及保种工作,每年还安排20万元扶持小耳朵猪养殖专业户,并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农户养猪风险。同时,勐腊县农业局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了科学、卫生的猪舍,极大改善了村寨的环境卫生和养殖基础设施,带动了农民和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致富渠道。

截至目前,勐腊县共有瑶区乡冬瓜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个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荣康小耳朵猪扩繁场,龙巴小组、苗旧寨等7个小耳朵猪养殖示范小区,全县小耳朵猪存栏达到35000头,年出栏可达1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160万元。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喃泌

喃泌的作用是增加主菜的味道,特别是吃生菜的时候,这样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没有可以提供蘸食生菜的喃泌,生菜就张口难咽,没滋没味。傣族爱吃爱做的喃泌有以下几种:

1、喃泌帕(傣语:蔬菜制作的喃泌)做法是将青菜苔或属后熬成泥,加入适量的水和盐巴调成墨绿色的糊状后晾干,待酸后即成,混合了蔬菜与辣椒的味道,最适宜添加到米线和米干中作调料

2、喃泌糯(傣语:笋子制作的喃泌)做法是把腌酸的竹笋舂成泥,加入适量的盐巴和小米辣调成泥即成,味道酸辣浑然一体,最适合蘸食生京白菜和苦竹笋

3、喃泌布(傣语:螃蟹制作的喃泌)做法是将螃蟹烧至金黄色后舂细,加入适量的温水和香

4、喃泌巴(傣语:鱼类制作的喃泌)做法与喃泌布同(略),味道鲜美,回味甜冽,可以蘸食所有的生菜

5、喃泌可送(傣语:西红柿制作的喃泌)做法是把西红柿放置火炭中烧至皮糊发黑,冷却后去皮,捣成稠液,加入香辛植物和小米辣即成,味道酸辣适度,幽香扑鼻,最适宜蘸食苦笋,喃泌扑过(傣语:嘎哩罗制作的喃泌)做法是将嘎哩罗果实在火炭中烤至皮糊,冷却后去皮,舂出嘎哩罗果液,兑少许温水后,加入香辛植物和小米辣即成,香味馥郁,最适宜蘸食滚水烫属的青菜。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滇南小耳猪产区地形复杂,山岳、丘陵、河谷、盆地相间分布,河流多,水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300米,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7~20.2℃,年降水量1200~2200毫米;部分地区海拔在400~700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1.5~2l.8℃,降水量1200~1800毫米。一般年份无霜,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四季如春,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坝区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小麦、豆类;山区以玉米和旱稻为主,其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薯类,是云南省的粮食重要产区之一,产区林地广阔,森林植物极其丰富,盛产麻栗果、野芭蕉、椎栗等野生饲料,山场宽广,为滇南小耳猪提供了天然放牧场所,每当牧草果实成熟之际,猪往往早上空腹出牧,晚上饱腹而归,平坝农产区也有驱猪放牧的习惯,秋收后,让其寻食遗谷、田螺等,催肥期则用炒玉米或大米喂猪,这与小耳猪沉积脂肪多、肉质嫩等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产区地处边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傣族多居平坝,喜养肥猪,其他民族多居山区,习惯养母猪,为坝区提供猪源。

地理分布

滇南小耳猪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河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西畴、马关、富宁)和玉溪市(元江、新平)等地。

品种特征

滇南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0,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品种性能

滇南小耳猪成年大型公猪体重64.16±3.65公斤,体长103.0±2.87厘米,胸围95.41±2.18厘米,体高59.05±1.14厘米;成年大型母猪相应为:76.03±4.37公斤,109.0±2.16厘米,58.17±0.85厘米;成年小型公猪相应为:39.57±5.61公斤,88.50±3.63厘米,78.81±4.27厘米,49.45±0.99厘米;成年小型母猪相应为:54.31±2.54公斤,93.35±1.38厘米,90.70±1.81厘米,51.58±0.63厘米。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7.7±0.17头,产活仔数7.25±0.16头,初生窝重4.93±0.10头;经产母猪相应为:产仔数10.12±0.09头,产活仔数9.91±0.09头。滇南小耳猪数量大,分布广,能适应湿热气候和放牧为主的饲养条件,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较薄、肉质好的特点。但性情较野,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酸蚂蚁蛋

每年三、四月是掏酸蚂蚁蛋的好季节。将掏出的酸蚂蚁蛋清除成形蚂蚁和其他杂质后洗净。先用猪油把辣椒、大蒜、盐巴等配料炒黄后加水,待水烧开,倒入酸蚂蚁,煮上20分钟,盛入碗中,即可就餐。其味道鲜辣可口,并有特殊的酸甜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基诺人喜爱的佳肴。( 西双版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