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株洲特产可携带的 株洲特产哪里买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株洲特产可携带的 株洲特产哪里买比较好更新时间:2022-03-31 09:16:55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腊肉

炎陵腊肉一般在冬天腊月把剁下来的猪肉分成20斤以内的长肉块,放在铁窝内用火爆的粗盐进行磨擦,上盐,然后再放在灶头上方凉干,用旧报纸包好。接下来就用 烧饭时烟火进行长时间的熏烤。一般经过一至二个月的时间就可熏好。然后就可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备用。

炎陵腊肉因放料的时间有讲究(只能在进入腊月季节放可下料),所以即使是留至夏天食用也不会变质,味道一样可口,风味仍存。由于在熏烤过程中,肉的脂肪尽可能的被熏烤完,所以吃起来就不觉得油腻。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芦淞区 什锦豆腐

什锦豆腐味道鲜美,美观大方,富于营养。其原料为:豆腐250克,胡萝卜50克,牛肉100克,鲜豆腐200克,蘑菇100克,豆油250克(实耗75克),料酒25克,酱油50克,精盐2克,糖10克,葱10克,姜5克,味精2克,淀粉15克。

做 法:

1、将豆腐、去皮胡萝卜、牛肉均切成豌豆大丁;豌豆去皮;大葱、生姜去皮,均剁成碎末;

2、炒锅旺火烧热,放入豆油,烧五成热,投入豆腐丁稍炒,捞出,控干;胡萝卜丁和豌豆分别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控干;

3、炒锅净后,放入25克豆油,烧热时,下入牛肉、葱末、姜末,煸炒几下,加少许水,再放酱油、盐、糖、料酒,汤沸后放入豆腐丁、胡萝卜丁、豌豆、味精,用淀粉勾芡,即可。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六.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酃县白鹅

酃县白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酃县白鹅产地(或分布):湖南酃县沔水流域的沔渡、十都等地。

数量:1980年调查有种鹅0.5万羽,年饲养量达7万多只。

主要特性:体型小而紧凑。头中等大小,有较小的肉瘤,母鸡肉瘤偏平,不显著。全身羽毛白色。喙、肉瘤、胫、蹼橘红色,爪白玉色,皮肤黄色。初生重为78.66克;成年体重公鹅为4.25千克,母鹅为4.1千克。屠宰测定:6月龄半净膛公鹅为84.15%,母鹅为83.95%;全净膛公鹅为78.17%,母鹅为75.68%。开产日龄158天,年产蛋45枚,蛋重为142.51克。蛋形指数1.49,壳厚0.59毫米。公母配种比例1:2~4,种蛋受精率约98.2%。

(1)土壤地貌情况:炎陵县属山区农业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境86.9%。此外,丘陵占7.17%,冈地占1.55%,溪谷平原占4.36%。土壤类型分水田土壤和山地土壤。水田土壤是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17.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06%,分布在海拔170-1460米地带。水田的pH值在5.5-6.4的12.72万亩,占74.02%。山地土壤的酸性为主,土壤的垂直带谱十分明显。适宜开发牧场、养殖白鹅。

(2)水文情况:炎陵县属洣水上游,溪谷纵横交错,长度5千米以上或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9条,长782.3千米。除东风乡云秋河流入永乐江外,其余千沟万壑均由斜濑水、河漠水、沔水由南向北汇入洣水入湘江。炎陵境内无工业污染源,故河水一年四季清澈明净,水质优良,可谓山青水秀之宝地。

(3)气候情况: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低温寒冷期短,春早暖快。不同海拔和不同区域,气温差异明显,既具立体气候特征,又有小气候差别。年平均气温在12.1℃至17.2℃之间,随海拔高度递减,故海拔1300余米的大院农场,有“小庐山”之称。年日照1500小时,平均太阳幅射86.6至105.1千卡/cm2,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292天。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4)人文历史情况:酃县白鹅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也是湖南省唯一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优良鹅种,国家农业部已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历史上酃县白鹅曾远销广东,用以换取食盐及其它物品。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修的《酃县志》卷七《户品物产》中有“鸡、鹅、鸭、鸽……”的记载,卷十七《艺文》中又有“祥凤飞岩,群鹅集坂”的描述。说明在开发较晚的炎陵县(酃县)山区,至少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普遍饲养白鹅了。

地域范围

酃县白鹅主要分布于湖南省炎陵县(原酃县)行政区内的十六个乡镇场,包括: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三河镇、鹿原镇、垄溪乡、石洲乡、策源乡、下村乡、平乐乡、龙渣瑶族乡、中村乡、船形乡、东风乡、大院农场。炎陵县位于湘东南边界,井冈山西麓,是一个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山区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4′54″-114°07′15″,北纬26°03′-26°39′之间。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800米左右。炎陵县整个地势东南高亢,西北低缓。最高点为位于策源乡与江西省交界的酃峰,海拔2115米,最低为三河镇与茶陵县交界的矮基岭河西,海拔166米,最大垂直高差1949米。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冈地和溪谷平原4种。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株洲-香菇

炎陵县盛产香菇,为全国十大香菇出口基地之一。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焙肉

醴陵焙肉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的。醴陵焙肉又称醴陵腊肉,醴陵熏制的焙肉色泽亮黄,盐味浸润,肉香内敛,格外香醇。

醴陵焙肉又称醴陵腊肉,并非只醴陵一地出产,周边县市都有,但醴陵熏制的焙肉色泽亮黄,盐味浸润,肉香内敛,格外香醇。做醴陵风味的焙肉,最主要的技术还是要个好屠夫。最正宗焙肉产地官庄山区,他们杀年猪的屠夫非常敬业,技术高超,手艺熟稔。猪杀死后,开肠破肚,屠夫往往不急着翻肠子,处理猪肚子等内脏,而是及时地把猪身肢解,特别是腰板上的肋肉,切成三五斤一块,趁着体温还没有冷却,用海盐粗颗粒擦遍肉块的表面。再放在瓦缸里腌制三天,猪肉转色之后,上链条挂起来,滴干盐水和水分,用茶种壳、秕谷、花生壳等急火不间断焙三天,再文火焙一天,一周之内就生产出地道的焙肉,肉香醇厚,色泽金黄,猪皮极其松脆。

焙肉讲究新鲜,新焙出来的肉最香,焙肉注重肥肉,收得久了油水尽失,就没有风味可言,醴陵民间收藏焙肉的方法十分特别,整条焙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全部浸泡在茶油坛子里,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秋天。每次要吃,就拿一截出来,做好的焙肉,一般在一餐之内吃完,不吃两餐或多餐。

吃焙肉时,醴陵人喜欢把焙肉和醴陵三辣(醴陵辣椒、醴陵大蒜、醴陵生姜)放在一起炒,就是大蒜辣椒炒焙肉。用辣椒、生姜和红衣大蒜等做配料,这几样美味混和在一起,吸引着醴陵人们的食欲。一块焙肉可以吃下三碗米饭,那咸咸的味道划过舌尖,就催动自己不停地往嘴里送饭。

质量好的醴陵焙肉还有其它的吃法--清蒸。把焙肉切片后洒上些辣椒粉和调味料,放甑里蒸,清香诱人,别有风味,瘦肉绛红,肥肉通明,肉皮微黑带黄。也可以放在饭坯上蒸熟,蒸到焙肉的肥肉变成浸润的半透明的状态时,趁热改刀为一指宽的厚片,下锅稍稍一爆,普通的放辣椒粉一拌即出锅,讲究的还会加上大蒜、萝卜干、蕻菜苔干或者冬笋片等,但最忌带汤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