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的什么特产能卖到北方 西双版纳特产必买特产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的什么特产能卖到北方 西双版纳特产必买特产清单更新时间:2022-03-31 10:02:36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油炸蛹

油炸蛹又分为油炸蜂蛹、油炸粽叶卢蛹多种(竹蛹、粽叶卢蛹是嫩竹和嫩粽叶内生长繁殖的一种蛹)。这道菜只需将新获得的蛹用油煎熟即可。油炸蛹喷香扑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美而又具有丰富的营养。( 西双版纳)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属紧压茶,外形美观,为圆饼形,酷似满月。因为每七饼茶包装为一筒,所以称七子饼茶,以勐海县所产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七子饼茶质量最佳。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味烧烤

    西双版纳傣的烧烤,分为并、并窝、并雅3种。3种不同的烤法,可以获得3种色、香、味均有差别的食物

“并”,是不加任何配料,仅用酱油、食盐、花椒油、八角粉、猪油作为调料的净烤方法,可用于烤制鱼、鸡、鸭和各种肉类。用“并”的方法烤鱼,需从背部纵剖,去鳞、去鳃,掏除内脏,冼净滤水,用食盐和辣椒粉(不喜欢辣者,可不加辣椒),渍制10~15分钟,净鱼体压扁用竹夹夹住,借火塘中的炭火烘烘烤至熟,加抹少许猪油复烤片刻即下夹装盘。这种净烤鲜鱼,外黄里嫩,味道鲜纯,香甜可口

用“并”的方法烤鸡、鸭,鸡、鸭,去毛后应从背部连接,掏去内脏,洗净滤干,宰掉头、脚,仅用鸡、鸭的腿及身体,抹上食盐、酱油、八角粉、辣椒粉,稍渍片片刻,将鸡、鸭体压扁,用竹夹夹住,用炭火烘烤至九成熟时,用猪油涂抹一遍鸡身,再用微火慢慢烘烤至熟。下夹整只装盘或切块装盘。用“并”法烤出来的鸡肉,表皮油黄发亮,肉味鲜纯,喷香可口

用“并”的方法烤牛肉,选新鲜纯净牛肉300克,洗净滤水,用食盐、酱油、辣椒粉少许涂抹搓揉,使佐料味入肉,用夹棍夹住牛肉,烘至肉不滴水时,加抹一次猪油,复烤至八成熟时,将肉取下用刀背或木锤轻锤,把肉丝敲松、敲散,再抹一次猪油,上夹烘烤至香脆,下夹后撕成肉丝装盘。这种烤牛肉,肉呈现丝状,色褐红油润,香脆可口

“并窝”烤法,需要在主料内另入较多的配料,并用主料包裹配料进行烘烤,使所烤食物充分吸收配料味道。这种烤法既可用于烤家畜家禽肉,更适合烤野味肉。用“并窝”方法烤牛肉,烤的方法与“并”相似,但需以青辣椒、大葱、芫荽、苤菜、青蒜、鲜香茅草等为配料。当牛肉烤至八成熟时,取下肉块,用刀背或木锤轻敲,当肉丝敲松、敲散以后,将肉块摊开,把佐料切细拦上食盐、味精摊于肉块之上,将配料裹于肉内,用鲜香茅草叶捆扎,加反动派猪油上夹复烤至熟。这种裹料烤牛肉,肉色油润,配料翠绿,红绿相间。肉香而不脆,肉丝松散适口,带有浓烈的配料味,色香味俱佳

“并窝”这种方法极适合烤带腥味的野味。若用其烤竹鼠肉,取300~400克鲜竹鼠肉作主料,以大葱、青蒜、苤菜、芫荽、荆芥、青辣椒或辣椒粉适量作配料。先将青辣椒、青蒜、苤菜洗净、切碎入锅炒至香味溢出时取出,加拌葱末、芫荽、荆芥、野花椒粉和食盐、味精拌匀。竹鼠肉抹一次盐,用香茅草捆扎后上夹先烤至七成熟,然后取下剔去肉内骨头,将肉块锤松、锤散摊开,铺上配料,卷成肉卷。用香茅草捆扎后上夹烘烤,烤至配料散发出香味时,加抹猪油用微火慢烤至热,取下装盘。用这种方法烤制的竹鼠肉,色褐红,肉丝松散,内层红中夹绿,肉味鲜香不带腥味,营养丰富,系民间珍肴

“并雅”,也是一种物理学烧烤方法,其特点是用芭蕉叶、木叶包起来起食物来烘烤,使食物经煤烤后原法不会散发。这种方法可用来烤动物脑类、小鱼小虾,也可以用来烤野菜。用“并雅”的方法烤猪脑时,取猪脑一个作为主料,以大葱、姜、青辣椒、芫荽、荆芥配料。猪脑冲后剔去杂质,按50克左右一份切份(不切亦可),摊于鲜芭蕉片上,放上数片香茅草叶,将洗净切碎拌有食盐味精的配料的铺在猪脑面上,用芭蕉叶仔细包严(至少要包三层),用绳子捆扎后上夹,用微火烘烤至熟,下夹装盘,或以叶包代盘摆于桌上。用这种方法加工的猪脑,形呈现饼状,色泽白中显翠,味鲜的小鱼小虾。欲烤食的小鱼,剖腹挤去内脏,洗净滤水,加拌青辣椒末、芜荽、葱花、食盐、味精,用芭蕉叶严密包裹,以香茅草捆扎,上夹用微火烘烤至熟,下夹装盘上桌。包内小鱼与配料紧密结合成饼,白绿相间,味鲜、香,略带辛辣。( 西双版纳)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蚂蚱酸菜

稻收后的秋夜里,手持电筒或火把到田间去,蚂蚱们静静爬在稻茬或草禾上睡大觉,是捕捉蚂蚱的好时光。 蚂蚱是害虫,专吃嫩绿的稻叶,稻收时节,已吃得肥壮,蚂蚱捉回后,倒入沸水中,煮沸三至五分钟,捞在筲箕里晾干。用手揉去蚂蚱的双翅和脚。撒入适量的盐、辣子面、花椒粉、炒黄豆粉、数滴酒,轻轻揉均匀,腌入罐中,两三周后就成了清香润口的哈尼蚂蚱酸菜。奶浆菌酸菜 几阵秋雨后,黄红色的奶浆菌出得很勤。腌制奶浆菌酸菜,最好以当天生长当天采捡,菌盖尚未全部展开的为佳。 拧去带泥的菌脚,充分用清水浸泡,涮洗干净。把水烧沸后,倒入奶浆菌,煮熟,捞在筲箕中,晾至捏不出水为止。撒入适量的盐、辣子、花椒、炒黄豆粉、茴香子、草果面、数滴酒,拌均匀,装入瓦罐中,压实。两三周后,随时可以取食,蒸或油炸,生食或烧汤,酸度适中,生津润口。( 西双版纳)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味撒撇

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临沧地区的牛撒撇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牛撒撇是不一样的。

牛撒撇主原料

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

牛撒撇的独特佐料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制作牛撒撇的方法: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

牛开膛后,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里烫两分钟,捞出来后快速刮洗干净,切成条,然后放佐料;从牛胃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里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对了,还要加上另一种你无法想象的东西:牛的小肠里的一种很苦的汁水。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剁生

马鹿肉剁生

用新鲜马鹿肉,先切成片,后剁细,与切细的葱、蒜、芫荽、大芫荽、花椒、辣椒面、盐等作料拌拢、搅匀。再放入少量的柠檬水,调匀。然后将生猪皮刮洗干净,放在火炭上烤,待肉皮变成乳白色,带点透明度,即取出切成薄片和马鹿肉拌合,即可食用。

用剁的方法烹饪菜肴的有

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黄鳝剁生、青蛙肉剁生……凡是肉食都可以做剁生,其制作方法和马鹿肉剁生一样,作料也大致相同,因动物不同,其味道也各异。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香甜清脆,酸辣可口。

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遗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

生吃,听起来很恐惧,可一旦过了心理禁忌关,吃起来极其鲜嫩美味,细腻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原汁原味的野性顿时在唇齿间激荡,咽下便仿佛获得了直面危机四伏雨林的勇气。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南药

&nbps;&nbps;&nbps;&nbps;景洪广阔的山场、肥沃的土地、高温多湿和冬无严寒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药物的生长。“ 进山摔一跤、坐倒三棵药 ”形象地说明了景洪药用植物的丰富。现全市种有阳春砂仁、白豆蔻等南药38118万亩。( 景洪)

南药,原指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所产的药材。西双版纳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有些药物虽然与传统南药不是同种,但药效与南药相同,也归属于南药类型。解放以后,为解决南药严重不足的困难,西双版纳在国家的扶持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南药生产,使许多外引南药在西双版纳扎根。全州3个市县中,有一市一县被列为云南省药材生产基地县,全州的南药种植面积已达到6000多公顷,成为小有名气的南药之乡。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这种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行气、健胃、消食等效用。中医用于医治胃腹胀痛、恶心呕吐、肠炎、痢疾。民间以嚼食或泡酒医治胃肠疾患。这种药材可种植的地域十分有限,但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却有利于砂仁的生长。据药材部门50年代中期调查,全州有野生砂仁733公顷,有产面积340多公顷,年产量达5200多千克。西双版纳的野生砂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部门进行植物和生物检验、鉴定,药品质量上乘,为药材公司收购。

由于西双版纳具有发展砂仁生产的条件,医科院药植所和药材部门,从60年代中期便开始有计划地引种品质最佳的阳春砂仁,经试种获得成功后,在景洪市、勐腊县大面积推广。全州砂仁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公顷,产量已占全国砂仁产量的20%~25%。西双版纳引种的阳春砂仁,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性能、品质与原产地相同。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西双版纳从70年代引种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结实率一般为20%~40%,最高可达70%,在自然状态下,每公顷可产225千克。全州已广种植200多公顷,部分白豆蔻已开花结实,现有产量约3000千克左右。目前的引种面积,位居全国榜首。

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原有野生种。萝芙木根有镇静、降血压、活血镇痛作用。用下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寿比南山”的原料。西双版纳虽有野生萝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医科院药植所于60年代开始引种催叶萝芙木,中国萝芙木、印度萝芙木等十多种萝芙木属植物。引种成功的催萝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达0.1%,位居国内引种地之首,已用于制成“降压灵”投放市场,首批出口阿尔巴尼亚。

此外,西双版纳生产的南药,还有儿茶、槟榔、檀香、肉桂、益智仁、洋苏木、胖大海、千年健、千张纸、丁香、芦荟、柯子、毕拨、血竭、马钱子、南天仙子、雅胆子等。除南药外,西双版纳还有众多的民族医药。据本州医药卫生部门调查公傣药便有1208种,已收集编入《西双版纳傣药志》内300多种,其中有8种已收入《中国药典》、有24种收入《云南药品标准》。植物王国中的三桠苦、美登木、八角香兰等都是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植物。在各个景点,还可以看到袋装医治肾病的肾茶和具有“南方人参”的绞股蓝,任凭游人选购。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竹筒饭

云南的西双版纳是一个遥远而又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存的傣族人世世代代与竹有缘,人们种竹吃笋,又用竹子建房盖屋,还用竹子做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如:竹桌、竹凳、竹汤匙、竹盆等,甚至做成竹锅烧茶煮饭。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就不能不尝尝那里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饭。

只需将新鲜竹节砍下,将优质糯米装入竹节,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烧烤或置于烤炉上烘烤把水煮干,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轻敲数遍,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饭风味独特,源远流长,青翠的竹节里,米饭酱黄,香气飘飘,口感柔韧,味道极佳。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西双版纳氆氇

氆氇是藏族制作衣服和坐垫的一种羊毛织品,种类多样,色彩艳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氆氇实为手工织成的毛呢,也叫藏毛昵。氆氇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

氆氇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质毛纺织品,是以西宁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

一、将羊毛用纺锤拈成线,借助简单纺架手工操作。用此方法,一个技术熟练的妇女,一天可织近3米氆氇。

二、将羊毛用纺车纺成线,再用梯形木结构织机纺织。

织氆氇用的是老式木棱织机,织好以后是白色的,宽24厘米左右,可以作男式服装。但一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红、绿等色彩。因氆氇是羊毛织品,结实耐用,保暖性好,所以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用于制作衣服和坐垫,有不同粗细等10多个品种,手工生产一般用纺锤捻线,织机织造,宽约40厘米。毛线用茜草、大黄、荞麦和核桃皮等做染料,可染成赭红、黄、绿等颜色。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蛇皮果

蛇皮果上尖下圆,高5厘米左右,下部直径5厘米左右。果皮极像蛇皮,红褐色的外皮像蛇皮的鳞片。有人形容为鸡蛋大小,有的形状大小更像毛桃,或者大蒜头。呈褐色,由小鳞片构成。每一个小鳞片的上部似乎能与果皮分离,但其下部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果皮很薄,较硬,能将手指皮肤划破,如果不小心的话。很多人看了都会害怕而不敢吃这种果实。把皮剥开,那剥皮的声音,真的好像蛇皮一样,然后把一层薄薄的皮撕掉,就会见到果肉了。

剥开果皮后,也类似大蒜头,呈瓣状。一般3~4瓣,其中有一两瓣较小。果肉白色,有时略带黄色。肉质板实,似椰肉,咬起来很爽脆。大的瓣中有硬核,剥开后大小和形状极像剥了皮的板栗,有两面是平的,另一面近似圆面,深棕色。气味微带酸臭,入口以甜味为主,略带酸味。不过在不同的地方,所产的品种略有差异,有些较差的会有臭的气味,而肉质很干硬,非常的酸涩。

蛇皮果外壳很坚硬但是很薄,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很容易划破手指头的噢!蛇皮果果肉脆,成熟的比较甜,果肉黄色和榴莲类似,有点酸臭的味道,就像酒糟的味道,不过很好吃。没有成熟的果肉比较白,酸甜适口。具体的味道买家要自己尝试了,可以说难以形容比较特别!一斤数量在8个左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