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柳州有什么特产出名 柳州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柳州有什么特产出名 柳州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3-30 07:22:58

一.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中渡番茄

中渡番茄

中渡番茄,主栽品种为“益农系列”番茄,亦有水果型小番茄,以春秋两季种植为主。全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鲜果3万吨。春番茄5月上旬、秋番茄10月中旬大量上市,产地批发价0.6—1.2元/公斤。

二.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云片糕

柳州云片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细腻,以上等大糯米、纯猪油、精白糖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香料和陈皮末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余香悠久的特点。

三. 广西 柳州 柳南区 柳州酸菜

南宁有句俗话称“行人难过酸野摊”,即将“酸野”描述得维妙维俏。制作是采用当地物产木瓜、萝卜、黄瓜、莲藕、椰菜、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

酸野属于泡菜的一种,是广西特色的风味小吃,是壮族人民的伟大发明,它采用醋、糖等原料腌制蔬菜、水果使其具有生津健胃、杀菌消炎、消食解乏的功效,更是天然植物性纤维素以及维生素的重要补充方式,酸野最早发明于秦末,至今仍在广西大部地区和广东省的部分的确广为流行,更有醋泡萝卜皮等品种为目前众多菜系改进后采用,是具有地域特色。

买一个酸坛,玻璃的或者瓦罐的,当然是瓦罐更好些。洗干净后用开水烫过,再凉干。然后烧一锅开水,在开水开时放入盐,并且顺时针搅拌两分钟,然后取一小碗平时做饭的米,用铁锅把米炒到枯黄,再将枯黄的米放入酸坛,再买点甜酒(一小碗)一起放入,再放入要腌的菜(要凉干水),也可以放点糖。可以腌萝卜、姜、窝萭、莲藕等等,几天后就可以吃了。很好吃的,特别的香如果条件允许用太阳晒晒酸坛,将更好。以后吃完可以再次放菜下去腌,但要放点盐。注意整个制作过程不可以碰到油。

做法:

1、到菜市买来新鲜的竹笋,最好是笋果笋,平时吃的甜笋也可(如果不知道就问卖笋的大娘),同时买一个酸坛,玻璃的也可,我曾经用矿泉水瓶成功腌制过一瓶,味道还不错。

2、将买来的竹笋洗净,切成块。(也可以切成平时吃的那种小条,这样煮时较方便)

3、把切好的竹笋用清水泡二至三小时。(用自来水就好了,水温最好不要超过20°C)

4、煮好一锅开水,晾凉备用。(如有井水就不用煮了)

5、将泡好的竹笋放入坛里,加入晾凉的冷开水,密封。(将坛放在阴凉处,玻璃坛的最好放在背光阴凉处否则笋容易变色)

6、腌制过程中一定笋、水、坛和你的手都不能碰到油。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坛食用了.

特点:

一、“酸”,得酸得冲人,激人一趔趄的感觉。

二、“甜”,甜得淡淡的,很遥远。

三、“咸”,让人接受的咸度就行,腌酸得用粗盐,粗盐腌的酸很脆口。

四、“香”,这香得借用一个成语,叫“蓬荜生辉”。

五、“脆”,一口咬下去,嘎巴嗄巴响,能把瓜果的多汁、香甜、清脆渲染得淋漓尽致。

六、“鲜”,要鲜得爽口,腌过了头,把萝卜黄瓜弄得软不拉叽的让人生厌。

七、要放冰糖,可以快速促进乳酸菌繁殖,快速增加酸度,消灭不良菌种。

品种:

柳州人似乎没什么不可以入酸最常见的酸有:萝卜酸、胡萝卜酸、笋皮酸、红薯酸、凉薯酸、蒜头酸、辣椒酸、木瓜酸、荞头酸、刀豆酸、佛手瓜酸、西芹酸、黄瓜酸、西兰菜梗酸、空心菜梗酸、包菜酸、棒棒菜酸、蒜心酸、莲藕酸、马蹄酸、莴苣笋酸、姜芽酸、鱼腥草酸、豆角酸、山楂酸、桃子酸、苦瓜酸、木瓜酸等等。

四. 广西 柳州 柳北区 牛鲜子

牛鲜子是柳州风味小吃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清真(回民)小吃品。建国成立前会曾由沙街(今柳江路)的马记清真馆经营,或街头巷尾叫卖。制作讲究,层次分明,香酥、韧滑,油而不腻。( 柳州)

这个有趣的怪名小吃,据说为融安人发明,继而成为融安之一,后来在柳州也普遍出现在国营小吃店里,该品种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黄糖粉制成,状如汤圆。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

五.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干锅狗肉

狗肉同样是柳州人餐桌上的美食,主要有干锅和水锅两种做法,但却是一样的肉鲜、味美,不同的只是干锅狗肉的皮是脆的,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原料:

熟狗肉500克、香菜50克、萝卜100克、干红椒30只、芹菜50克、料酒50克、蒜苗50克、精盐5克、洋葱50克、老抽25克鸡精1.5、桂皮、花椒各10克、芝麻油15克、葱15克、熟猪油100克、姜蒜各15克。

做法:

1、熟狗肉切片,葱姜蒜切片,干椒洗净,萝卜洋葱芹菜切片/切断备用;

2、锅底热油烧8分,随后加入猪油,郫县豆瓣,葱姜蒜,红椒炒香,加入八角2个,桂皮1片,加入狗肉翻炒,倒入老抽和料酒,加糖,继续翻炒;

3、加入洋葱翻炒;

4、准备砂锅,锅底铺芹菜,青蒜,将锅内原料全部倒入砂锅内,加入水,水位到1/3锅位,盖住砂锅盖子小火慢炖,没5分钟查看避免烧干;

5、当锅内水分低于食材后,露出油,再加入香菜段,鸡精,起锅!

六.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大糯

“三江大糯”以富禄乡为中心覆盖榕江河片四个乡镇41个村屯,种植历史悠久。七十年代以“三江大糯”为原料酿制的“三江菊花糯米蜜酒”曾东渡日本参加国际比赛获金奖。“三江大糯”具有清香油亮、软、可口的独特风味,被誉为"谷中之王",有"一家蒸饭百家香"的美称,曾是历代进贡朝廷的贡米。据民国三十五年版《三江县志》的社会篇记:“侗人粮食,亦系糯米,晨以木甑炊饭一次,菜蔬鱼肉全系腌酸品,其他两餐无须举火,餐时亦不用碗筷,只须各净其手,捏糯饭成团而食。、、、、、、”,经济篇记:“谷类---糯米、粳米、、、、、、”。“杯民饔飧、以糯米为上,粳米次之,不食粘米故不种粘谷”。

“三江大糯”以富禄乡大顺村“大顺香糯”为代表,种植历史悠久。“大顺香糯”是上乘的粮食,是酿制佳酒、制作精美糕点的优质原料和送礼佳品。“大顺香糯”米质洁白,蒸煮食用清香味浓、柔软,有“一户煮粥,全村飘香”之美誉,老幼病弱和产妇食用,可以滋身补体。近年来,柳州市和三江县农业部门一直把“三江大糯”作为优质稻谷来加以培育,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品种选育和矮化,已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优化后的品种开始推广种植。“三江大糯”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份收割,全县种植面积约18000亩,产量6500吨。建有“三江县禄富匡里得利粮油专业合作社”和“三江县富禄乡志刚大顺糯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三江大糯”走向了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

七.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壮锦

壮族这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农业与手工艺术都较为发达,其中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就闻名于世。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由于壮锦象征美好,曾被明王朝列为供品,各贵官富商也“莫不争购之”,名声渐由国内传扬到国外,许多外国客人来柳旅游时纷纷购之留念,或赠亲朋好友,正证明了壮锦艺术的迷人魅力。( 柳州)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文化: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0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0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0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0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意义: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八.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三防香鸭

三防香鸭

三防香鸭

融水县“三防香鸭”是以三防镇为中心的贝江河一带特有的地方种鸭,它近乎于野生的放养。个体形状外观酷似“野鸭”,加上其肉质鲜嫩,清甜可口而名声在外,被誉为“绿色食品”。

今年以来,融水县利用“三防香鸭”的品牌,大力发展香鸭养殖业,到9月,销往外地的香鸭达18万羽,实现产值达450多万元,获利润100多万元。仅农历的七月十四销出的香鸭就达1.6万羽,预计今年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可销售香鸭3万羽。三防镇因养殖香鸭人均收入35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主要做法:

1、利用“三月三”壮歌节举办香鸭交易会,提高了“三防香鸭”的知名度。

2、举办了5期共420人参加的养殖培训班,使更多群众掌握香鸭的养殖技术。

3、到8月底,累计投入小额信贷资金381万元,全部贷给农户养殖“三防香鸭”,使“三防香鸭”的养殖共覆盖7个村,3000户1.5万人,形成了12万羽规模的“三防香鸭”养殖基地。

4、走订单养殖之路,做好流通服务工作。一是与柳州老板签订成品“香鸭”销售合同,保证月供应老板香鸭20000羽以上;二是与广西贝江禽畜养殖公司签订供应合同,要求该公司每月供农户鸭苗2.5万羽以上;三是与各养殖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要求饲养期90--100天的成品“香鸭”,以每斤7元保底价收购。另外,成立流通服务公司,在周边县市开设“三防香鸭”专卖店,专门从事香鸭的销售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卖鸭难的问题。目前三防镇正在引进经济能人新建三防香鸭深加工厂。

九.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叶

三江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

“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十.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柳江生酸

柳江生酸

生酸:用荞头、生姜、辣椒、木瓜、萝卜、青菜等新鲜蔬瓜经传统工艺淹制而成,色泽鲜美,酸甜咸辣五味俱全,堪称开胃之极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