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册亨布依特产品展 黔西南州册亨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册亨布依特产品展 黔西南州册亨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3 01:19:32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五色花米饭是布依人的专利品,将米饭染得色彩鲜艳、五彩斑谰,并由此赋予米饭无尽的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调,当今世界,只有布依人才能做到。

五色花米饭由来

关于“布依五色花米饭”,流传着一个远古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壮侗、壮傣、布依三兄弟在恬静的多依河畔辛勤劳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俗话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三兄弟中大哥壮侗、二哥壮傣都已成家,他们俩商量后决定把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留给三弟布依,自己带着妻儿另寻他乡重置家园,布依兄弟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肯自己留下,让两个哥哥另建家园,壮侗和壮傣好说歹说才留住了弟弟布依。分手那天,正是农历三月三,以后,为了不忘同胞骨肉之情,每逢农历三月三,三兄弟的子孙就会汇集在美丽的多依河畔,载歌载舞,奠祭祖先,共叙手足之情。筛选上等糯米,采集山草稀药,做成五彩斑斓的花米饭,互祝长命百岁,同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幸福,让人生永远像鲜花一样美丽,长生不老。

五色花米饭制作

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此时,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面对如此色鲜味美的食物,即使你酒饱饭足,也禁不住要尝上几口。

制作五色糯米饭比较讲究方法。黑色糯米饭,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摄氏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黄染料,可用黄花或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煮沸,或将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橙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姜掏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

而红染料、紫染料其实是用同一品种、但叶子形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叶片稍长点的红兰草,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就成了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

布依五色花米饭食用功效

黑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活血、生机、止痛、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牙痛、痛疽等症。

红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瘠痛、显热黄疸、经闭、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痛肿疙毒、降血脂。

白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补中益气、养元保身、用于治消渴尿频自汗便泄等症。

黄色:在布依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黄胆性肝炎。

紫色:在布依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头晕等症。(完)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贵州小香肠

原料配方:精肉80千克肥肉20千克川盐3.1千克白糖1.1千克酒1.1千克无色酱油1.1千克硝200克制作方法:1.把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肉丁,用温开水漂洗干净,洗掉肉丁上的浮油,按肥肉与精肉的比例混合。把盐用锅炒热,加上硝碾碎,再加入糖、酒、酱油,拌入肉内,用力搅拌均匀,腌制50分钟。2.将肠衣刮洗,除去异味,把拌好的馅灌入肠衣,然后平放在案板上,用针板(木板上订有钢针)打孔。打孔要均匀,防止烘烤时0。3.打孔后用麻绳打结,第一结约23厘米,第二结11.5厘米。打完结后用温水洗去肠衣外面的油腻,挂在竹竿上,将每节香肠都整理均匀,大小一致,移入烤房烘烤。4.烘烤的燃料用杠炭,开始时温度不要升得太高,以免造成外干里湿,出现糖心。12小时后,进行翻坑,上层移到下层,下层移到上层,使香肠受热均匀。然后再行烘烤,温度可高些,并逐步降低,12小时后,瘦肉已透红色,肥肉白色,香肠已经变硬,即可取出,置于通风处冷却后为成品。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布依狗肉

布依狗肉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汉代以前,我国各地吃狗肉较普遍,汉代以后部分地区逐渐不吃狗肉。而贵州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俗。其中“布依狗肉”风味独特,据传已有300多年历史,到清光绪时期,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生产、生活水平低下。人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贫病交加,疟疾成灾。人在生病后无力预防和治疗。偶然有人将被锄头击顶致死的家犬,去毛洗净煮食后,疟疾祛除,身体康复。这件事一传开,凡患此病的,如法炮制,果然见效。同时感到食狗肉还可增加热能,有祛风除湿、提神补气的作用。自此,狗肉在当地成了治病、滋补的良方。

狗肉是布依族人喜爱的食品,也是布依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美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在伍记布依民族风味狗肉馆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地方风味、镇宁风味、六马风味、乡巴佬”等众多不同名称的狗肉馆,形成了以镇宁县镇坝路狗肉一条街为中心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狗肉馆。布依狗肉是在地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布依族传统做法基础上,精心改进了烹制技术后形成的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并于2003年7月和2005年7月先后荣获“贵州名火锅”、“贵州名菜”称号。并列入“中国黔菜”,载入《中国名菜大典·贵州卷》以及《贵州省烹饪百科全书》。

“布依狗肉”的独特之处:一是在选料和烹制工艺(烫刮、火烧、煮炖等)上,除食盐外,无任何调料和添加剂(如味精、鸡精等),纯天然食品加工。二是狗肉鲜嫩,皮呈金黄色,口感香脆,汤清不稠,味美清香。三是蘸水以本地产的小辣椒(原名花山小辣椒)为主料,与其他调料配制而成,香辣浓郁,回味悠长。

布依狗肉的大补理念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统一,与五味和五行相对应,食狗肉,春天味属木,可补肝;夏天味属火,可补心;夏秋之季味属土可补脾;秋天味属金可补肺;冬天味属水可补肾。四季皆宜。老幼皆宜,男女皆宜,既有医疗性,更有预防性和调养性,最能促进人体与自然的阴阳相调配。

“布依狗肉”独特之处在于烫刮、火烧、煮炖以及本地佐料、鲜椒蘸水之工艺,在于狗肉汤、狗灌肠、狗爪、狗鞭以及众多狗宝的无穷0。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菊花牛冲

主 料

牛鞭、鸡脯肉、肥膘肉、鸡蛋清。

配 料

姜、葱、枸杞、盐、味精等。

制作方法

1.牛鞭清洗去掉污质,从中直刀破开下沸水中加料酒、姜、葱,煮熟透,用清水漂洗3次,改刀成4.5厘米长段,从外改直花刀,下沸水中焯水成菊花型,抹干水份待用。

2.鸡脯肉、肥膘肉加蛋清、水芡、盐、味精、调料制成鸡茸,枸杞洗净涨发回软。

3.将牛鞭菊花放在盘中,顶部逐个酿上鸡茸,并插上枸杞成梅花型,加高汤上笼蒸约4分钟取出装盘造型。

4.手锅上火,放高汤加调料勾芡淋入香油浇入盘中即成。

美食特点

造型美观,牛冲软糯,色泽光亮。

五.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布依族黄瓜籽

布依族在轿子山下定居后,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一间茅草房,左侧是一个猪圈,右边是一块菜园子,房后依山一片金竹林,屋前用倒钩刺编织一道栅栏,坡下有一条小沟,常年流水。两岸长着水菖蒲。这里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年已逾花甲,大家亲切地叫她王妈。
王妈身体硬朗,勤劳朴实,做事机警,贤淑好客,靠耕种丈夫死时留下的几亩水田过活。平时,凡属绩麻纺线、喂猪养鸡、收拾园圃等家务劳动都是自己动手。亲友们怜她孤苦,每年春种秋收,不用请都主动来她家先帮她把农活做好。亲友们每次来,她总是按照民族习俗,杀一只公鸡,推一锅豆腐,用杯子米做饭,舀出自己酿制的水花酒来招待。
她心地善良,膝下无儿无女,但乐于施舍,特别是对那些找上门来求助的穷人更是有求必应,哪怕箱柜里只剩下一点点粮食,她总要想方设法匀出一碗半碗来接济别人,因此,三家寨的男女老少对她十分敬重。
有一年的春天,一个头挽发髻,身着白袍,脚蹬朱履,手执龙头拐杖的白胡子老人忽然来到她家,谈过家常后,白胡子老头郑重地对王妈说:“你孤苦伶仃,我送你一粒黄瓜籽,不过我有一个要求,瓜籽种下以后,不管是结出一条还是几条你都不能随便乱摘,等满 100 天我回来自有主张。切记 !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到期绝对不准轻易把黄瓜摘下。若照我的话做,到时对你们这一方的老百姓自有好处。”
王妈诚恳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待老人走后,她当即把黄瓜籽种在菜园里,不久瓜秧长出来了,她精心护理,按时薅铲追肥,瓜藤一天一个样,越长越旺,王妈心里十分高兴。说也奇怪,这棵黄瓜多不结少不结,单单只结一条,到夏末秋初,黄瓜已成金黄色有三尺来长,光滑明亮,十分可人。她遵照老人的叮嘱日夜用心守护,还砍阎王刺来把瓜棚栅好。到说定的时间只差 7 天,她实在太劳累了,又怕黄瓜被人偷去。她想,只差 7 天了可能问题不大,于是就提前把黄瓜摘下保管好等待白胡子老人的到来。
100 天到了,白胡子老人果然如期回来。白胡子老人的按时回来,使三家寨的人感到惊奇,认为此中必有蹊跷,就三五成群地来到王妈家,一时把王妈的小庭院都站满,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神秘的老人到底对这条黄瓜如何处置。当老人听王妈说已提前 7 天把黄瓜摘了的情况,当即脸色陡变,顿足捶胸。他十分惋惜地对乡亲们说:“我把黄瓜米给王妈栽种,原因是你们这里的轿子山中有金银珠宝,山前的石门就是轿门,用一把金锁锁着,结出来的黄瓜就是一把金钥匙,我准备用它打开轿门取出里面的金银来救济这一方善良的百姓,让这里的人永过舒心的日子,谁知还差 7 天,黄瓜的时间不足,就打不开那把锁,不能打开轿门。看来这是天数,众生无缘。不过,既然下了这番功夫,好歹我也要去试试,听天由命吧 ! ”只见他把黄瓜揣在怀里,将拐杖往地上一杵,喝声起 ! 便脚踏五色祥云腾空朝轿子山飞去。把黄瓜投进石门上的锁里,一递一投,如是连续几次,终因黄瓜天数不足,轿门还是打不开。老人站在云端里对地上仰头观望的乡亲们说:众生听着,五百年后自有应验。说罢,便飘然而去。轿子山中究竟有无珠宝至今仍是个谜。后来人们传说,因为三家寨这个善良勤劳的王妈感动了上帝,所以财帛星君才来给这一方的百姓赐福。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布依族绣花鞋

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省,也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罗甸、望漠地区。贵州地区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向上翘起。云南地区的绣花鞋一般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称“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形或鞋尖处绣小花。

贵州省布依族女童穿用的软底绣花鞋。鞋底为布制软底,且绣有红色花纹。鞋帮为红色,左鞋帮为缎面,右鞋帮为布面,两鞋帮上都绣有风火轮,前部绣有鲜花图案,色彩艳丽,花纹细致,活灵活现,显示出布依族妇女手工之精巧。整双鞋在颜色和刺绣上都满足了女孩们的爱美之心,因此大受欢迎。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山羊

册亨县有天然草场139万亩,集中连片的有80多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册亨县被列为贵州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

册亨县充分利用南部片区天然草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册南模式”,草地生态畜牧业养殖项目扎实推进,改良草地1万亩,新增人工草地1.75万亩,新增羊舍2.63万平方米,新增基础母羊1.73万只;产波黑杂交山羊3173只,山羊存栏5.8万只。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布依风味粽粑

主料:糯米6千克,猪排骨2千克

辅料:板栗仁500克,食盐200克,猪油200克,草果粉25克,苏麻秆灰50克,粽粑叶1千克,稻草适量

制作过程:将糯米淘洗干净滤干水分,放入容器内,加入苏麻秆灰,用手搅拌,把米搓成黑灰色,排骨砍成8厘米长条,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五成,放入糯米、排骨、盐、草果粉,板栗仁翻炒15分钟,起锅晾冷,用2~3张粽粑叶重叠展开,将炒好的糯米按每个250克和排骨2节、板栗仁3粒放入粽粑叶内,包成长15厘米的椭圆状,用稻草捆扎几道,放入锅内加水淹没浸泡4~6小时,盖上锅盖,用大火煮90分钟后,把粽粑翻转再煮至熟透即成。

味型:咸鲜

特点:清香软糯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油茶

册亨油茶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的。册亨种植油茶历史久远,并遍及全县。

册亨县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宜林荒山广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9.2℃,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地广人稀,土质肥沃,非常适宜发展油茶产业。

长期以来,册亨县农民群众都有自种油茶、自己加工、食用自己加工茶油的生活习惯。经多年的不断种植发展,全县现有油茶林10.04万亩,年产茶籽2000吨以上,品种由原来单一的册亨红球发展到现在的优质高产品种22个,成为全省油茶主产区之一。由于生产出来的茶油品质上佳、油色清亮,食用可口,册亨茶油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湖南、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还出口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产品十分畅销。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布依族民歌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歌声昼夜不停。2008年,布依族民歌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布依族民歌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大调和小调:主要流行于红水河北岸册亨、望谟、罗甸等县布依族地区。大调动用较为广泛,包括叙事、祝酒、迎宾送客、诉情说理等,有时也用于情歌;大调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稳重沉静。小调主要唱情歌,音调较为开展,音域也扩展到八度,因而开朗热情,带山歌风,歌手常在高音和结尾使用假声唱法,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曲调也常有所差异。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于黔南荔波、独山和三都周覃一带,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主要的区别是,大歌有向亲友致意的歌头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则只有歌尾没有歌头,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众场合演唱,内容比较严肃,多用于酒歌、叙事歌或迎送宾容、祝福庆喜等,歌曲结构较大较长,故称“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成双成对的对唱形式,歌曲结构较为短小,故称“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连续重叠使用。

明歌调和土歌调:这是贵阳郊区一带布依族对用汉语演唱和用民族语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统称。“明歌”用汉语演唱,按歌词内容又分“排歌”“台歌”两类,按曲调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调”三类。“土歌”指用布依语演唱,根据唱词的布依语声调行腔,话长音短,话短音少,歌腔多则三十余拍,少则十六七拍,视歌词多少伸缩,没有固定,多用于演唱传统的古歌。

惠水山歌调:俗称“好花红调”,流行于黔中南惠水、长顺、贵阳、龙里、贵定等县(市)布依族地区,基本上概括了这一带布依族民歌的格调风貌。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颇受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近年来,音乐家们已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成合唱、舞蹈音乐、杂技音乐、影视音乐等,颇受群众欢迎。

盘歌:布依族传统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的歌。青年人初交时可利用盘歌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情况,如问对方姓名,住在什么村寨等情况。老人唱盘歌,多在欢庆的场合,用盘歌互相问答,表现歌手们随机应变的才能。盘歌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盘歌的内容。另外,唱歌猜谜语也是盘歌的一种形式。

十二部对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种,流行于贵州省望道、罗甸、册亭等县。一伙子们把情歌编成系统的节目,在结婚和立新房时,主人请他们演唱,一般对唱的双方每边都是两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内,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边隔板壁对唱。内容是把平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过程做为十二问答进行详细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对歌为;问以(序歌)、问同间减(询问)、问酥(互相赞美)、问化问马(唱十二季花果)、问送信(送信物)、问换信(互换信物)、问离(分别)、问蓬(相逢)、问定(抗婚)、问考双(打官司)、问调(相约逃婚)、问代问变(离婚逃婚都不成功,双方相约殉情,变成彩蝶双飞)。十二部对歌,想象丰富,唱词扣人心弦,可以连续唱七八天,是罗甸、望模、班亭等县布依族的主要娱乐形式,相当普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