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池金城江特产介绍 河池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池金城江特产介绍 河池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3-30 08:52:59

一.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扬中江蟹

扬中江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扬中江蟹是江苏镇江扬中市的。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名螃蟹、毛蟹、大闸蟹等,是重要的名贵水产品。在自然水域中,河蟹的分布较广,在所有水系的河蟹中尤以长江水系的河蟹味最鲜美。

扬中江蟹利用江水、江滩等自然资源优势,集成示范应用河蟹良种培育、水体生态修复、微生物调控等多项技术,形成和创新扬中江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通过合作社的“四统一”运作模式及科教单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从而达到扬中江蟹的生态、规模化养殖。2013年“扬子”牌扬中江蟹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扬子”牌扬中江蟹以壳青脐白、螯黄足健、膏肥脂满、质优味美深受海内外宾朋喜爱!

扬中江蟹

扬中市渔业协会

11946910

螃蟹(活的)

二. 广西 河池 南丹 珍珠香李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月里镇位于河池市南丹县西北方向90公里处,距贵州省的麻尾与荔波镇相当近。该镇土地总面积305.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62公顷,下辖9村15屯,有2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260人,以农业人口居多。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开发农业资源,农作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成为一大亮点。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珍珠香李种植,目前已有珍珠李面积150多公顷,挂果面积80公顷,2009年全镇销售珍珠香李60万公斤,销售收入300万元,使珍珠香李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珍珠香李属本地名优水果,以往只是零星种植,政府引导逐渐走向规模化。珍珠香李适应性强,多种植于山、坡地,不与粮食争地,果实成熟时果面红绿相间,晶莹剔透,煞是漂亮,因其生长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故品质上乘,口感酸甜适度,香脆爽口,果实不大,一口一个。由于是地域,规模种植尚未进入盛产期,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都是客商慕名上门收购,更有许多顾客自到果园摘果,既可旅游观光,又能体验劳动乐趣,果农足不出户就把珍珠香李售馨,当地农民为有了这样的致富新路而深感欣慰。

三. 广西 河池 南丹 瑶族百褶裙

服饰工艺品。流行于广西南丹。通常用自织土布作料,染成深浅不同的靛色,折叠成造后用针线在裙头处串缀而成。裙里衬一条与外裙大小一样的内裙。裙面有蜡绘花纹,纹线经投靛染分深浅。裙脚饰有红色刺绣花纹,多为几何形花卉,宽约10厘米。着裙时,裙前习惯再围一条比褶裙稍长的面裙,宽约20厘米,黑底镶蓝边。

四.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淇江烤鱼

野生烤鱼是用纯正的淇江野生鱼和一些佐料经过精心烤制而成,不但有鱼肉的鲜美的特点,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回味无穷。

外地游客到此地旅游,淇江烤鱼是不得不尝的特色美食,离开了该地再也尝不到这种美味了。

六. 广西 河池 巴马 油包肝

油包肝

用猪肝、猪网油、香葱等做主料。首先把猪肝切小块,用猪网油包住猪肝,再用香葱捆绑住,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用小火慢慢煎熟,然后捞出待用;接着把蒜蓉、番茄放入锅中炒熟,再把油包肝放进去煮5分钟,入味后即可出锅,这道香气扑鼻的油包肝就做好了。

七.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畲江工艺品

畲江工艺品

畲江镇素有工艺编织传统习惯,且木、竹、藤等工艺资源比较丰富,是广东省的工艺专业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全镇近六成的劳动力就业,产值占了全镇GDP的七成,工艺税收占了全镇税收的近八成。

畲江的工艺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工艺。他们意识到,工艺品在西方国家是一次性的消费品,更新换代快,样品的质量和创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因此,所有工艺企业都把产品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

多年来,畲江各工艺企业在样品开发和制作上下足了功夫,不少企业配备了高级工艺师专门从事样品的开发和制作,不断创新。有些公司还新上了电脑设计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开发新产品。至目前,畲江工艺品已有由藤制品、竹制品、铁制品、丝绸制品组成的五大类共3万多个品种,销售领域也扩展到东南亚、日本、澳洲、美国和欧洲等世界各地。

八.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锑锭

南丹锑锭,是金属锑的锭状产品,为截角锥六面体。规定锭重不大于25公斤,其表面光滑,无熔碴,且有星状花纹呈现。锑的常用的有色金属之一,单纯的金属锑很少单独使用,除电镀以外,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形成合金使用。它是间接法生产锑白的原料。中国是世界上出产锑最多的国家,锑矿资源异常丰富。

产品用途

锑锭,金属锑由于其性质的特点除用于电镀外,很少单独使用,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配成各种各样的合金 ,可增加其硬度和强度。锑锭主要作为合金的硬化剂用于冶金、蓄电池及军工等工业,也是生产氧化锑的原料,锑锭还用于活字印刷行业、铅材、电缆护套、焊料和滑动轴承。

性质

常见的金属锑,外表呈银白色,断面呈现紫蓝色金属光泽。与一般金属不同,性脆、易碎,无延展性,可碾成粉末。锑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熔点为630.5℃ ,沸点为1635℃。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据测定,在100~250℃范围内加热时仍无明显氧化现象。锑不溶于水,在稀盐酸和浓氢氟酸中均较稳定。

产制

锑锭的生产方法,分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目前仍以火法为主。火法中又有直接熔炼法和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法之分,由于各类直接熔炼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工艺仍将在锑冶金中保持主要地位。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直井炉挥发焙烧式鼓风炉挥发熔炼先产出1,再在反射炉中还原熔炼使1还原为粗锑,再用通过精炼脱除粗锑中的有害杂质最终产出精锑。

九. 广西 河池 南丹 丹泉酒

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的河池市南丹县,是广西区域性高寒山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以“桂西第一奇胜”赞誉南丹美景。优美的生态名酒为酿酒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使南丹成为全国罕见的纯生态白酒酿造产地之一。丹泉酒以“色泽清澈明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香、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风格著称。2003年,广西丹泉酒业成功改制,发展加快,为打造中国名牌、做强广西酒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丹泉酒业提出了打造“广西第一,全国十强”的奋斗目标。

丹泉酒是广西名牌产品,多次荣获优质食品奖。2004年,被评为广西知名商品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丹泉牌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

丹泉酒产于广西南丹县城郊,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9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为适宜微生物群发酵、产酯产香,酿造优质大曲酒。丹泉酒以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等五种粮食为原料,配以林海覆盖的丹泉洞优质泉水,采用传统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酿造,经长期贮存而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技术工艺,赋予丹泉酒“酱香突出,入口醇和,空杯留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广西地处亚热带,由于受到炎热的气候条件的制约,难以生产优质名酒,南丹是广西区域性高寒山区,其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在广西绝无仅能有,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广西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丹阳泉酒业视察时指出: “广西的中国名酒寄希望于丹泉”。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兵称赞丹泉酒为“广西第一酒、广西接待用酒”。

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国有南丹县酒厂,创建于1956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白酒生产历史中,虽然开发出优质名酒,但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和场地的制约,年产不足100吨。为发挥品牌优势,做强做大丹泉酒业,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购买了南丹县酒厂的全部产权,投入3亿元资金进行迁址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达到年产丹泉酒酱香型3000吨,浓香型13000吨,米香型酒4000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把丹泉酒业建成广西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把“丹泉酒“创立为中国名酒品牌。

广西丹泉酒业建设工程是全区重点技改项目,区、市、县三级领导对项目建设都非常重视,区党委曹伯纯书记、区人民政府陆兵主席等领导多次亲临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4月2日,浓香车间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运行。2005年7月酱香车间第一条线也投产运行,2006年2月米香车间两条生产线投产运行。高端品牌的丹泉酒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上市,改写了“广西没有高档白酒的历史”。

十. 广西 河池 东兰县 东兰米酒

东兰米酒创建于1958年,是广西革命老区酒类明星企业、扶贫龙头企业,位于广西东兰县东兰米酒厂,也是集白酒、墨米酒和长寿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唯一得到“广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重点支持的传统酿酒企业。东兰米酒生产基地坐落于风景秀丽、生态环保的韦拔群、1将军的故乡,也是当年1和张云逸将军五次踏上这片热土,创建红七方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圣地——东兰县城。俗话说“好山养水,好水酿好酒”,东兰米酒拥有两口天然泉水,经广西检验院检测,完全达到瓶装矿泉水标准,是酿酒之“神水”。

东兰米酒始终秉持“以业绩论英雄,以诚赢天下”的经营理念,和“以良心制造产品,以科技提升品牌,以诚信开拓市场,以实力打造未来”的工作方针,抓技术研发,抓质量管理,抓销售报务,努力打造“长寿保健食品”品牌。目前东兰米酒拥有的品牌产品:1.东兰米酒;2.墨米贡酒(礼品、御珍、陈酿)系列产品;3.米酒22度、28度、38度、52度系列产品;4.长寿三宝;5.梅花鹿酒系列产品等。上述产品全部得到国家QS质量安全认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