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特产直播间 如何进入湖北特产直播间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特产直播间 如何进入湖北特产直播间更新时间:2022-03-31 03:40:00

一. 湖北省 仙桃 范关酒

“沙湖盐蛋沔城藕,红庙酥饼范关酒。”这是人们对这几种地方名产的赞誉。

范关酒早在元末明初就已驰名全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时,曾用范关酒宴请群臣,饮者皆称佳酿。

范关位于洛江河畔,靠近排湖,元代来年就成为沔阳十九个出名的集镇之一。街道长达三华里,商贾云集,十分繁荣。特别是酿酒业,更是兴旺,全街有九家槽坊酿酒,仍供不应求。当时有一首民谣::“一里三槽坊,日夜酿酒忙,来来往往者,无不夸酒香。”

人们说:“这里酿的酒特别好,只要你喝上两盅,定让你醉卧三天不醒。”

范关酒为什么这样好?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元代末年,有一外地老者来一家丁姓槽坊买酒,老板替他灌了一壶小曲,他说酒不好,老板替他换了一壶汾酒,他还是说酒不好,老板从酒窖中替他又灌了一壶上等陈酒,他仍说酒不好。老板不解地问:“像哪样的酒才算好呢?”老者从腰间取下一个酒葫芦递给老板说:“你把这酒尝一口再说。”老板一尝,这酒口感正,气味芬芳,一滴进口,余味深长,比自己酿的酒不知要强多少倍,忙问:“这酒是在哪里买来的?”老者微微一笑:“这是我自己酿的。”老板看出老者是一位酿酒高手,便恳请老者传授技术。老者点头应允。

有一天,老者对老板说:“我看你酿酒的原料和技术都不错,只是水质欠差。你这槽坊后面有一个大潭,每天酉时三刻,水质甚好,你可按时派人将水取来酿酒,定成佳酿。”老板照此办理,所酿之酒,果然如老者所言。其他槽坊争相仿效,酒质与丁家槽坊一样。因此,每天酉时三刻到潭内取水酿酒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当地人就把这个潭取名“酒潭”。

老者传授技术后就走了。不少人问丁家槽坊老板:“这老者是谁?”老板说:“老者从不肯告知姓名,但从他腰间的那个酒葫芦看,上面刻有‘酒仙’二字,这定是天宫的杜康下凡无疑。”

人们知道杜康是酿酒业的祖师爷,在天宫替玉皇酿制琼浆玉液,此次下凡来此传授技术,真乃人间大幸。消息传开,很多人都纷纷来范关品尝佳酿,一饱口福。

元代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用范关酒宴请群臣,随之又把范关酒作为御酒供宫廷饮用。从此,范关酒就名震遐迩。

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9年)春天,大学士宋濂来范关晶酒,当时正是酉时三刻,只见酒潭内碧波清澈,晚霞映辉,微风轻拂,酒香扑鼻,即兴赋诗一首,诗云:

晚霞映守苍,碧潭酒飘香。

三杯不觉醉,朦胧拜杜康。

后来人们将“酒潭”改名为“碧潭”,将范关酒也改名为“碧潭酒”,名称更加优雅了。

二. 湖北省 仙桃 冰糖莲子

原料:干莲子300克,猪网油一块(约20平方厘米)。 碱7.5克、冰糖150克、蜂糖50克。

制作过程:锅内注入清水(以淹没莲子为度),加碱,置武火上,下入莲子,用锅刷反复搓刷(锅中水微开),视莲衣脱尽即离火,用温水冲洗干净,切去两头,抽去莲心。莲子放入盅内,注入水,上笼用武火蒸熟取出。另用一碗铺上网油,将蒸熟的莲子码在碗里。冰糖捣碎撒在上面,用棉纸封口再上笼蒸烂。出笼,去棉纸,倒出汁,加蜂糖收浓,浇在莲子上即成。

特点:软糯,蜜甜,清香,滑爽,并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功效。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粉蒸青鱼

以活青鱼为主科。其制法为:先将一条一斤重的活青鱼去鳞、鳃,剖腹去脏洗净,从背部顺脊骨下刀臂成两半,用刀斜切成两寸半长,一寸半宽的块。选用鱼背、鱼肚档、鱼头和尾部盛入钵内,加酱油、精盐、味精、姜末、料酒少许在一起拌匀,腌渍片刻后,在鱼的两面粘上大米粉,然后,分三块成三角形,摆入六寸规格的笼屉,鱼块当中放上鱼头,鱼上放姜片、葱花,置旺火沸水上蒸十分钟后,将笼屉翻扣入盘,其开头如圆饼。再将砂锅置中火上,放入猪油少许烧热,加鸡汤、酱油、醋、味精、葱段,放入湿淀粉勾玻璃芡,起锅浇在鱼块上,再撒上葱花、姜末即成。

此菜鱼肉细腻,脂肪丰富,肥嫩味鲜,形色俱美,用大米粉拦蒸,使原味保持了下来。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菱角

洪湖菱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湖菱角

洪湖市莲藕协会

菱角是菱科,菱属。又名腰菱、水栗、菱实,味甘、凉、无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

五.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福寿米

福寿稻米粒细长,光泽透明;做饭松散香滑,味道可口。米中含有丰富的水深性蛋白质及十多种游离氨基酸和铁、钙、锌、磷等矿物质,还有维生素B1和B2D 、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肝,明目活血之功效,是难得的保健佳品。

福寿稻始产于监利县周沟乡福寿垸,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清同治年间,监利县令将福寿稻米作为南品进献朝迁,深得慈禧喜爱,赐名“福寿米”。“福寿稻”、“福寿垸”均因此而得名。随着岁月的流失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福寿米曾随福寿稻的失传而消失。时隔一百多年后的1983年,周沟乡曾王村农民平作湖奇迹般地在一块中稻矮梗镀金田里发现了一株株型中等并有两个分孽的大穗子,便细心采回,次年某插9个平方,收谷11公斤,亩产812.5公斤。1985年,平作湖又栽插了3亩大田,收谷2100公斤,单产700公斤。消息传开,远近农民争相换种。因其用种量少,大田栽秧要求稀、匀,故取名“稀插”,又称“瑚选”。稀插的问世,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极大举与关注,经查阅史料和专家鉴定;稀插乃是失传多年的福寿稻!

六. 湖北省 仙桃 沙湖豆皮

沙湖豆皮是沔阳(今仙桃)的传统食品,和沙湖盐蛋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豆皮状如四方包袱,外黄内白,外酥内软、香气扑鼻,味道可口,余香无穷。说起沙湖豆皮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很早以前,沙湖街上住着个李大爷。他早年丧妻,与独生儿子李春生相依为命,又当爹又当娘将春生拉扯成人,又为儿子娶亲完配,帮儿子成家立业。李大爷辛苦了一辈子,落下了一身病痛。七十岁刚过,他终于病倒了。全身浮肿、四肢无力、饮食难进,躺在床上只等一死。

病中,恰逢春生出外经商,只有儿媳妇巧云留在身边。巧云贤惠善良、心灵手巧,对公爹十分孝顺。她四处求医问药,又做出可口的饭菜,端到老人的病床前,可老人一口也咽不下去。

这可急坏了巧云,她想尽千方百计调理公爹的胃口,她时而熬汤、时而小炒、时而蒸、时而煮……一天一个样,老人还是不吃一口。

李大爷见儿媳整天劳神费力,心疼极了。自己已是古稀之人,就是死了也是顺条路。如今倒好,不能帮儿媳分忧,反而成了她的累赘,他心里不安。心想,与其让儿媳天天给自己做这做那,不如出道难题考考她,让她知难而退。想罢,李大爷对巧云说:“难得我儿有孝心,天天为爹炒菜熬汤,可这些东西,爹见了就心烦,不想吃。”“爹,您想吃啥尽管说,我想办法给您做来。”巧云劝爹。“爹想吃的只怕你弄不来哟!”“您说得出来,我就做得出来。”

李大爷想了想说:“好!你听着:‘黄面白里包珍珠,脆菜香筒藏其中。虽是酥软熟透食,不须蒸来不用煮。’巧云,这样的食物你做得出来吗?”巧云毫不含糊地表示:“只要合您的胃口,我一定给您做来。”

巧云仔细琢磨公爹出的题,她想啊!试啊!今天炕粑子,明天烤软饼,后天……巧云做出来的食物,公爹看也不看一眼,只是摇头。巧云不灰心,还是天天坚持试,坚持送到公爹的床前,但一样也不能调开公爹的胃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巧云终于解答了公爹的难题。当巧云将一盘黄澄澄、香喷喷、状如包袱的食物端到公爹面前。公爹一见又惊又喜,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过随便说说,巧云真的照他的题目做出来了。

李大爷一骨碌地从床上坐起来,端起盘子,美滋滋地吃起来。顿时满口生香、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吃了还想吃。

巧云见公爹爱吃,天天给他做,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月,只见公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病全好了。

巧云给公爹摸索做出的食物叫绿豆皮。绿豆皮的主要原料是绿豆、大米、鸡蛋和榨菜。辅以猪油、香葱、精盐等佐料。其制作方法如下:

大米八分,绿豆二分,混合后用水浸泡两个时辰,磨成浆备用。将铁锅置于旺火上,用刷子点少许油水抹锅底,再将绿豆米浆四两,用小碗旋转倒人锅中,四周均匀抹平,使其成为薄薄的皮子。鸡蛋一个打泡,均匀地投上皮子表面,待皮子圆周翘起时,用双手揭起翻面。然后,将熟糯米一两,猪油半两,榨菜八分,香葱五分,熟精盐四分,放入皮子内,在锅中折成长方形包着,经反复翻面,外皮烤至金黄色起锅即成。

绿豆皮是沙湖人首创,又叫沙湖豆皮。绿豆皮是儿媳做出来孝敬公爹的,又称“孝心豆皮”。

绿豆皮黄面白里,内藏糯米如珍珠,好吃好看。绿豆皮中,绿豆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解渴之功能;大米是人的主食;鸡蛋、糯米营养丰富,能滋补强身;榨菜开胃,增强食欲;香葱解表、发汗、散寒、通窍。绿豆皮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能治病、强身、保健……

巧云将绿豆皮制作工艺,毫无保留地传给街坊、邻里,绿豆皮在沙湖乃至沔阳很快传开了,成了城乡的时尚食品。家庭用它待客,餐馆用它作早点。人们还在冬至后,立春前,将绿豆皮(不加辅料)卷成筒,切成条条,晒干成腊货,用腊肉煮汤,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风味。

沙湖豆皮是民间传统佳品,在宫廷膳食中也有一席之地。清末沙湖人李绂藻在朝为官,将沙湖豆皮制作工艺带进京都,命厨师做好后,献给慈禧太后食用,老佛爷品尝后,圣颜大悦,赞不绝口:“沙湖盐蛋一点珠,沙湖豆皮包珍珠,水乡尽出宝啊!”

从此,沙湖豆皮与沙湖盐蛋齐名,誉满湖广,名噪京城。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香酥荷花

香酥荷花是选用正在开放的鲜荷花加淀粉放入油锅里炸稣后起锅,放上白糖,香甜可口。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粉蒸莲藕

粉蒸莲藕,选用荷塘老藕为主料,其制法为:将藕刮洗干净、去掉节的老藕分条剖开,然后把藕的剖面朝下,放在苫板上,用刀

面拍破,切成一寸长,三分粗的条,盛入钵内,加姜末、精盐、味精少许一起拌匀,腌渍片刻。切三两肥肉丁拌入,再将腌渍好的藕,用生大米拌匀,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一刻钟后取出,盛入盘内,浇卤芡,淋香油,撒葱花即成。

此菜粘糊而不沾齿,油润而不腻味。

九. 湖北省 仙桃 美味鲫鱼汤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水产品淡水鱼类中以汉江等河湖的野鱼为上,鱼塘养殖的鱼为大众化的水产食品。其鱼类主要有: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青鱼、黑鱼、鲢鱼、黄古鱼等。在这些鱼类中,仙桃人餐桌上最常见的是鲫鱼;最常吃的是煎鲫鱼、豆瓣鲫鱼、鸡蛋鲫鱼清炖、油炸小鲫鱼、鲫鱼火锅;最喜欢喝的是鲫鱼汤。“鱼头肉尾”比如我,比别人还要“好吃”,从小就爱吮鲫鱼头,说是吃了脑袋瓜子会变得聪明。

鲫鱼,也叫“喜土鱼”(性喜偎土)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通脉下乳、利水消肿等功效。鲫鱼的营养特点是营养素全面,含糖分多,脂肪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吃起来既鲜嫩又不肥腻,还有点甜丝丝的感觉。

产妇食用鲫鱼,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地催足乳水。所以,当地有看望产妇送鲫鱼的习俗,尤其是送野鲫鱼最为敬。催奶当然还有猪蹄汤。

鲫鱼杂食,以水生植物为主,也喜吃小鱼、小虾、小螺和昆虫,喜欢群居。鲫鱼分为野生和养殖,现在市面上已经看不见野生的鲫鱼,养殖的鲫鱼饲养既方便,生长快。一般生活在水底。

野鲫鱼鱼鳞颜色为青褐色,体型较长,腹部较窄,眼睛是青黑色的,野鲫鱼肚肠少,迟开里面比较干净,野鲫鱼吃的是天然的植物类,消化系统简单,肠胃干净腮中无泥沙。

养殖鲫鱼鱼鳞颜色显出亮白,体型较短,腹部较宽,眼睛有红斑。养殖鲫鱼的肚肠多,里面有些脏。养殖鲫鱼吃的是饲料,属于杂食,无法完全消化。另外,因为鱼塘水浅、水质等关系,养殖鲫鱼的腮中就经常能看见泥沙。

鲫鱼适宜在冬天吃,因为此时最为肥美,而春、秋二季鲫鱼因产卵繁殖,体瘦而味淡。冬天里,烧一碗萝卜丝煎小鲫鱼,鱼和萝卜会冻住,那“鱼冻子”的蒜味鲜浓,萝卜甜酸,又可口、又下饭。

仙桃的鲫鱼汤常见的有清汤鲫鱼、萝卜鲫鱼汤、莴笋鲫鱼汤、黄瓜鲫鱼汤、豆腐鲫鱼汤、黄花菜鲫鱼汤、金针菇鲫鱼汤、笋衣鲫鱼汤、豌豆粉鲫鱼汤、酸菜鲫鱼汤………太多了,说不完,总之,我把它叫美味鲫鱼汤。

青菜萝卜保平安、秋冬萝卜赛人参。我爱用白萝卜与鲫鱼同炖;豆腐鲫鱼汤营养丰富,做起来也不复杂,我也喜欢…….如果说萝卜鲫鱼汤是我的“命”的话,有了豆腐鲫鱼汤,我是连命都不要了!

豆腐鲫鱼汤的主要原料鲫鱼两条,一块钱的豆腐。其大致做法是:

1、鲫鱼去鳞、去肠杂、留鱼籽,在鱼身两面各斜划二刀,洗干净后抹盐腌10分钟。

2、锅烧辣,放入食油,油热,放姜片爆香,将鱼两面煎黄。

3、加水适量,放些葱段,加些料酒,加盖煮沸后用小火煮10—20分钟,至鱼汤呈乳白色。

4、嫩豆腐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块。

5、开盖放盐、放豆腐,再烧片刻就可以了;放葱花,放调味品如味精、鸡精等,即可出锅。

仙桃的鲫鱼汤,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鲜美可口。萝卜鲫鱼汤最为出名,关于这萝卜鲫鱼汤,家乡还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某人穷吃不起鱼,某天有邻居买鱼回来,他拎了一只白萝卜过去请求搭伙,并保证自己绝不吃鱼,只吃煮在汤里的萝卜,邻居想没有什么损失,也就答应了。于是两人一起做了一道萝卜鲫鱼汤。最后到吃萝卜的人吃了个心满意足。吃鱼的人傻了眼,才知道炖完萝卜的鱼虽也还清甜,但鲜美的味道可是大不如前,而吸收了鱼肉鲜甜的萝卜,绵软入味。

家乡的萝卜鲫鱼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鲫鱼汤的余香常飘进我的美梦,牵动着游子的情怀。何时才能再喝上一碗家乡的鲫鱼汤啊!

十. 湖北省 潜江 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潜江龙虾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潜江龙虾原名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从2000年开始,潜江市成功探索发明“虾稻连作”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小龙虾在潜江得到了人工繁殖,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带动了潜江龙虾餐饮和加工业的大发展,潜江市现有以“潜江油焖大虾”为特色的潜江龙虾餐饮店1000余家,建立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

2010年5月,湖北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2010年6月18日,湖北省农业厅、潜江市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将于7月7日至8日在潜江市举办。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1·阿不都热西提向潜江授“中国小龙虾之乡”匾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向潜江授“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匾牌。

潜江市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5月,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世界小龙虾-,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地域范围

潜江龙虾产于湖北省潜江市辖区内的积玉口镇、高石碑镇、王场镇、广华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渔洋镇、老新镇、熊口镇、龙湾镇、张金镇、浩口镇、运粮湖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园林办事处、竹根滩镇、后湖管理区等18个镇(处、区),总面积1.47万公顷。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理坐标为东径112°31′至112°59′、北纬30°09′至30°35′,东抵仙桃市、南交监利县,西和荆州、荆门接壤,北临汉水与天门相望。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感官特征: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性成熟个体呈红褐色,无附着物。 2、内在品质指标:可食比率≧25%,虾尾肉占虾体重≧15%,虾肉中蛋白质含量占鲜重比率≧17%,脂肪含量占鲜重比率≧0.25%,氨基酸总量占蛋白质比率≧76%。 3、安全要求:执行《无公害食品淡水虾》(NY5189-2005)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