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东南有什么土特产 黔东南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东南有什么土特产 黔东南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更新时间:2022-03-30 05:52:03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茯苓

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科的真菌寄生植物,常以松树为基质营腐物寄生,药用其干燥菌核。茯苓性平淡,味甘和,无毒性。因其商品规格不同,疗效也各异。茯苓个和茯苓块,主要功能是健牌和胃,益气安神,宁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善长治疗心腹胀满,气虚劳伤,痰饮,水肿,腹泻,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病症;茯苓皮专用于治疗水湿浮肿,为利水消肿之良药。茯苓还可配制凉茶和制作茯苓糕点等美味可口之食品,用途极为广泛。贵州省是茯苓的盛产之地,产量也很高。主要产地在黔东南州的凯里、黎平等地。所产茯苓均以体重结实,外皮色棕褐,无裂隙,断面向白而细腻,嚼之粘性强为佳,品质居全国之首位,闻名中外。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贸易市场深受欢迎。( 凯里)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脐橙

天柱脐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天柱脐橙果面光滑,果形端正、整齐,果质丰富,果肉化渣柔软,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耐贮性强,品质优良。

天柱县适宜发展优质脐橙生长面积达8万余亩,现有天柱“清水江”牌脐橙基地面积1.25万亩,挂果1780亩,产量800吨,天柱独特的气候因子与其它脐橙产区相比主要特点是:天柱脐橙耐贮运,在普通通风库贮藏90-120天品质不变,而其它脐橙产区的脐橙只能贮藏30-50天。

天柱“清水江”牌脐橙属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经专家抽样实测,天柱脐橙平均单果重226.4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5%,富含微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且果面光滑,果形端正、整齐,果质丰富,果肉化渣柔软,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耐贮性强,品质优良。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五倍子(镇远)

五倍子 富含单宁酸,是药用和制革、染料工业的重要原料。镇远自然条件适宜于倍芽虫寄主----盐肤木的生长。五倍子采集量2500公斤以上。县里规划发展成片五倍子10万亩,逐步把这一自然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 镇远县)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从江香糯

禾类是从江特有的传统水稻品种资源,栽培历史悠久。从江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禾品种资源。据禾普查资料,有文字记载的有261种品种材料。禾类以糯禾为主,以迟熟、高杆、大叶、大穗、有禾芒、色彩多和较能适应冷、阴、烂、锈田以及不易脱粒,休眠期较长为主要特征。

从江历来以“糯禾之乡”著称,禾类中的香禾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初期。从江香禾品质好营养丰富,其米饭软而黏、油质多、不粘手、喷香可口,食而不腻,享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的美誉。香禾已入选贵州省名特优粮食作物。香禾系列有白毛香禾、大香禾、细香禾等29个品种。

特别是香禾已入选为贵州省传统名特优粮食作物品种,也是近几年来从江县重点发展的地方特色优质稻。禾类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香禾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阴凉、湿润的生态环境,主要栽培在冷、阴、烂、锈田。高增乡小0区、洛香镇独洞片区、下江镇高岑片区、翠里乡高芒片区等地为香禾生产区。以小黄香稻味独特,品质最好,食味最佳。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圣果

天柱圣果(大血藤)原产于天柱地区原始森林之中,系木质常绿藤本植物,果型为聚合果,形似足球,有纹而光滑,幼果深绿色,成熟时深红色,艳丽美观,奇特可爱,汁多味美,浓甜芳香,色香味俱佳,单果重0.5-0.8公斤,大者可达1.2公斤;果实11月份成熟,可在树架上留至春节前后出售,采摘放室内自然存放至翌年二、三月上市;春季定植的扦插苗,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栽120株,每株可挂果30-50个,盛果期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大血藤栽植生长一年主蔓可长达3米,三年生主蔓可长达20米,栽种需设棚架,也适宜套栽于果林,经济林或其它树木园下,即可借助果树枝干作棚架,又不影响果树的产量,变可作庭院、长廊棚架栽培,也可矮化盆栽观果。据苗族药医介绍,常食大血藤果实,具有祛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等功能。目前我县圣果规模120亩,产量25万公斤,每公斤20元,市场前景广阔,欢迎各届客商前来开发。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大血藤果

天柱大血藤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天柱县大血藤果型为聚合果,形似足球,有纹而光滑,幼果深绿色,成熟时深红色,艳丽美观,奇特可爱,汁多味美,浓甜芳香,色香味俱佳。

天柱圣果(大血藤)原产于天柱地区原始森林之中,系木质常绿藤本植物,果型为聚合果,形似足球,有纹而光滑,幼果深绿色,成熟时深红色,艳丽美观,奇特可爱,汁多味美,浓甜芳香,色香味俱佳,单果重0.5-0.8公斤,大者可达1.2公斤;果实11月份成熟,可在树架上留至春节前后出售,采摘放室内自然存放至翌年二、三月上市;春季定植的扦插苗,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栽120株,每株可挂果30-50个,盛果期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大血藤栽植生长一年主蔓可长达3米,三年生主蔓可长达20米,栽种需设棚架,也适宜套栽于果林,经济林或其它树木园下,即可借助果树枝干作棚架,又不影响果树的产量,变可作庭院、长廊棚架栽培,也可矮化盆栽观果。据苗族药医介绍,常食大血藤果实,具有祛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等功能。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三穗县 三穗斗笠

贵州—三穗斗笠,产于三穗县瓦寨镇,是传统名牌产品。三穗瓦寨斗笠以细篾、棕丝、光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圆形、斜檐、尖顶,美观耐用、轻巧方便,能遮雨避日。

文化:三穗瓦寨斗笠不仅是遮日避雨生产生活工具,而且是竹编工艺收藏品。产品远销泰国、法国、美国等地。1984年,瓦寨斗笠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里根。瓦寨镇也因此被誉为“斗笠之乡”。2009年成为贵州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功能:三穗瓦寨斗笠晴能遮阳,雨能避雨。加上其材质和编造工艺,使其轻巧、美观大方而且实用,带在头上没有闷热之感。是居家生产劳动,民间工艺收藏的珍品。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葛根

榕江葛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榕江葛根是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的。

榕江葛根外观呈圆柱形或类纺锤形,须根、分叉少,表皮薄而有轻微皱褶,呈黄褐色;肉质乳白色,烹熟后口感绵软细嫩,带糯(粘)性,味道清香、微甜,葛味浓,无渣。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蒿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乡、任里乡、塔石乡、八开乡、定威乡、兴华乡、计划乡、水尾乡、平阳乡、两汪乡共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榕江葛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榕府呈〔2015〕31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榕江葛根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黔东南苗族酸鱼汤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