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高县最好的特产 阳高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高县最好的特产 阳高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3-30 05:53:46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伸缩自如的专利餐桌

“全家乐牌新概念餐桌”专利家具,诚征合作!伸缩比大、运用自如、专利号ZL93236122.6,家具新概念!诚征投资、转让、加工、经营合作伙伴!http://www.0514.net/canzhuo 江苏仪征陈尚理电话0514-34124131、这个餐桌有什么用处?本产品系根据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特点而设计的,它能较好满足小家庭住房面积较小、就餐人数时有变化的临时性需要,能给居家生活带来方便,增添快乐,故名“全家乐牌”。2、为啥叫“新概念餐桌”?新在哪里?所称“新概念”包含有如下三个新内含:一、新的形式:它收张均为圆形,适宜中式聚餐,不象加长变形桌只适合西式份餐。张开时桌面直径150cm,桌中设有搁菜转盘;收拢时桌面直径90cm,搁菜盘即成为小桌面。二、新的结构:本产品采用金属和木板两种材料制造,全部是板式结构,有利于机械化批量生产。桌体分为四个单元,由同轴伸缩架联结成整体。张开时由金属架支撑,桌体平稳时在搁菜盘四周设有托轮,以保证转盘不倾斜,收拢时外形完整,无拼凑痕迹。三、新的性能:该桌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现以两种桌型作比较来说明。一是传统性的方、圆变形桌,其基本开头是方桌(通常为85cm见方),另在四边附加四块月牙形面板形成圆桌,由方形变圆形后,周长增加38cm,面积增加0.41m2,只增加1个座位;另一种是常见的腰圆变形桌,其基本形状是小圆桌(直径通过为90cm),将桌面从蹭分开后在空档内填充两真方板形成腰圆桌,由圆形变为腰圆形后,周长增加80cm,面积增加0.36m2,只增加2个座位;而新概念餐桌变形前后,周长增加188cm,面积增加1.13m2,可增加6个座位,一经对照其优异性不言而谕。该产品设计有两种规格。一是148-90cm;另一为128-80cm。前者适合于厅堂面积在10m2以上的家庭使用,后者适合于厅堂不足10m2的家庭使用。3、有专利权吗?由于具有新形式,经国家专利局审批授于了专利权,专利号ZL93236122.6,这对保护经营者权益有一定作用。 4、这么好的东东别人不会仿制吗?由于是板式结构,适宜机械化批量生产;所用金属套件均属非标异型件,市场不通用;而且本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给仿造者增加相当难度,有利于经营者保持应有的市场份额。 5、用什么方式与你合作?1、投资合作;2、技术入投;3、技术转让;4、加工订货。6、你有成品卖吗?产品业经初试,有小批量投放市场。7、怎样联系项目持有人? 产品项目持有人:陈尚理专利号:ZL93236122.6网址:http://www.0514.net/canzhuoE-mail:9906999@126.com联系电话:0514-3412413 3441169( 仪征)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富硒大米

绿万佳富硒大米,是种植在有机基地的基础上,在大米生长的过程中,通过根部施用和缓控技术,作物通过根部吸收和叶面光合作用将无机硒转化形成植物有机硒,所形成的植物有机硒以硒蛋白和硒代氨基酸为主要形式,较无机硒具有吸收性好,安全性高,易于被人体吸收等优点。绿万佳大米外形晶莹剔透,自然带香味。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可以防癌、抗癌、增加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

五.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六.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七.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它源于民间,又由民间进人宾馆、酒店的餐桌。由于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们能看出内中的馅儿,因而人们称之为玻璃饺子。

阳高属高寒地区,无霜期短,莜面和山药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而制作玻璃饺子的原料就是莜面和山药。当然,这说的是饺子的皮儿。莜面和山药粉面份量之比为三七开,做时,先要将莜面和山药粉搅和均匀,再用温水和起来,不停地搓揉,最后擀制成薄薄的饺子皮儿。二是用山药和山药粉为原料。做时,先挑选一些个头大的山药上锅焖熟,再将焖好的山药剥掉皮儿,趁热加山药粉搓揉均匀。一般情况下,一斤熟山药加半斤山药粉,要边搓揉边掺粉子,和好后制成饺子皮儿。

玻璃饺子馅儿最好用羊肉。因为羊肉馅儿熟后死死地抱成了团儿,是个完整的制品,不光好看,而且味道也鲜美。馅儿里要拌上适量的白萝卜丝儿,再调上花椒、味精、大葱、胡麻油等佐料,饺子捏好后,上笼一蒸,即可食用。

八.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蒿籽面

“蒿籽面、高粱面、豌豆面”的吆喝声充斥在小城的街巷里,那“面”字儿的尾音逐渐挑得很高,也拉得很长,非常有特色。寻着声音看到了一位胡子和脸被面粉扑成灰白色的卖面人,他是我的朋友老郑。十几年前在阳高压力管厂下岗后,一直蹬着人力三轮车从事一些小买卖,供一儿一女上学。如今,儿女都已上了班,可是老两口勤快惯了,一直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意思。老郑老婆卖面皮凉粉,他是猪皮冻儿和蒿籽面交替卖。他看到我后,老远就招呼我带些蒿籽面。同行的同事问我这面好吃不好吃,老郑接话茬高声说:“蒿籽面、蒿籽面,吃了上顿想下顿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仍然是拉得很长,挑得很高。

家乡的蒿子面是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籽粉做成的,也有玉米面、小米面和蒿籽粉三合一的。还有是豌豆蒿籽面的。蒿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往玉米面里掺蒿面,为的是使粗楞疙涩的玉米面筋道起来,因为掺入蒿面,当地人把这种面就叫做蒿籽面。加蒿籽粉的玉米面擀出的面条有一种独特味道,硬朗筋道中带着玉米的香甜。蒿面和玉米面经水拌和,反复揉搓至既软和又有韧劲为止。那时的蒿面比较粗,一般都是就吃就放到捣蒜钵里捣。大约一斤的玉米面只放一小酒盅蒿面就足够啦,放多了根本擀不开。看看蒿面就是要把腐朽变神奇的东西。现在能吃上添加蒿面的拉面就很阿弥陀佛啦,千万别吃上添加化学拉面剂的拉面。想吃正宗蒿籽面当数阳高县城新华街的客顺饭店了。二十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蒿籽面。店老板姓苏,陕西西安的老家。他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干净的程度也许用现代话形容就叫有洁癖,不过这点毛病对于食客来说是最好不过的。老苏这里吃蒿籽面也是甜吃,配套的就是黄豆面酱和咸菜丝。

揉好的蒿籽面用长擀面棒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圆形面片。稍加凉硬后,用面杖卷起,然后来回折叠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形状,再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切成细丝面。本地人喜欢吃原汁原味的蒿籽面,既不打臊又不添加其他任何佐料,最多就个烂腌菜或是腌萝卜丝,吃到最后还要把汤喝了。说到喝汤,有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古城镇的老郝了,老郝今年八十多岁,他一辈子吃了多半辈子蒿籽面。七十年代时,老郝家里又添了一个最小的宝贝女儿。平日里一直是老婆给做饭,现在老婆坐月子,只好自己做饭。家里人口多,老郝按平日的量煮了一锅蒿籽面。仍然是平日的吃法,等孩子们和老婆吃完,他自己吃的时候才发现铁锅里面只剩下汤了。原来自己的老婆经常是喝蒿籽面汤啊!老郝好一阵心酸。于是在家里面宣布:从此以后再穷也要一家人共同吃蒿籽面,剩下的汤再大家喝。果然,老郝家时至今日吃蒿籽面的家规仍然是面共同吃,汤共同喝。

野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浅绿色的茎杆和叶片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远远的看上去显青灰色。在每一个分枝的顶端开着一朵微型的黄花,花朵非常小,小得近乎无花果一样。不过它的花期却很长,边生长边开花,几乎整个生长季节都在开花。听母亲讲,在那个擀面擀到手抽筋,稀汤面糊灌大肚的年代,蒿籽面却成了一种奢侈品,自然蒿草也成了救命草。母亲虽然在家里最小,和大姨相差三十多岁,但也不是吃闲饭的。那时母亲大冷天常常带着一个布袋子出去找蒿草,一走就是十几里。因为近处的都让人们采光了,所以哪里不好走就到哪里找。找到以后,先看看附近哪里有冰面。再小心翼翼的把采到的蒿草抱上一捆放到冰面上,然后拿起蒿草在冰面上使劲摔打,于是蒿籽籽就乖乖的铺满了冰面。再抓一把软草当笤帚把冰面上的蒿籽儿扫成堆装到袋子里,回家簸一簸,碾一碾就变成蒿面了。采蒿籽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冰面上进行,因为蒿籽太小、太碎在打谷场上不好弄。

蒿籽面是从什么年代开始食用的,也没必要去考证。从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的记载中看蒿籽应该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蒿籽有健胃清热、延年益寿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随行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给当地人,从此蒿籽面在中宁一直流传至今。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宫庭御厨怎么能知道这乡野之物。即便知道,也应该是民间传给他们的。

时光荏苒,现在蒿籽面已经成为餐桌上调节口味、怀旧的一种面食。蒿籽面在过去只是一种充饥的家常便饭,现在吃蒿籽面,就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蒿籽面里记载着上几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记忆着我们这一代人苦中有乐的童年。

即兴赋诗一首:《蒿》——绿绿的,轻轻的,随风摇曳,不高大,不粗壮,更不枝繁叶茂。没有娇艳的色彩,也没有妖娆的花朵,更没有窜上跳下精彩的呈现,植物王国被遗忘的——小不点,你静悄悄的来了。不是为谁而来,总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也不是为我而来,却给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

信息来源:大同日报 张为忠

九.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上高西葫芦

西葫芦,宜春市上高县主栽品种有早青一代,熟性早,结瓜性能好。全县种植总面积5000亩,产量达20000吨。

十.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