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购买特产 毕节土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购买特产 毕节土特产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3-30 05:54:42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辣椒

大方辣椒以“皱椒”、“鸡爪椒”、“线椒”为主,历史上就享有“贵州皱椒”、“贡椒”、“椒中之骄”的盛誉。其特色是肉质肥厚,色泽红亮,辣味适中,清香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大方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方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辣椒种植,是农业部区域规划中22个大面积种植辣椒的县之一。大方辣椒以“皱椒”、“鸡爪椒”、“线椒”为主,历史上就享有“贵州皱椒”、“贡椒”、“椒中之骄”的盛誉。其特色是肉质肥厚,色泽红亮,辣味适中,清香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红色素的含量在2.5%-3.0%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长期销往周边县市、省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占有较重的份量和独特的优势。

大方县盛产辣椒,皱椒又名鸡爪辣、线辣,是贵州大方县内传统,其中又以大方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出名。鸡场乡大部分的土壤、土质均非常适合皱椒生产,而且农户有种植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大方鸡爪辣就是店主的老公专门开车到大方鸡场乡选购的。鸡爪辣维生素C含量高,颜色鲜红,体长多皱,肉质厚实,具有香味浓、辣味适度的优点,是佐餐调味的佳品,国内比较著名的贵阳老干妈品牌辣椒系列就是用大方鸡爪辣为原料的.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欢迎,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自1956年打入国际市场以来,年出口量500吨左右。1984年贵州省外贸部门要求大方增加符合出口条件的皱椒数量,以满足外贸需求。近年来皱椒供不应求,许多客商直接来大方收购。县内辣椒主产于鸡场、理化、双山等乡镇,年产量1500吨左右。

二.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白鹅

织金白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绒肉兼用型鹅种。主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分布在黔西、大方、毕节、纳雍、金沙和毗邻的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地。该鹅种具有生长快、育肥性能高、肉质鲜嫩可口、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雪白;体型紧凑;头清秀;颈长,呈弓形。喙、额瘤、蹼橘红色。公鹅体型高大,喙长且宽,额瘤较大,颈粗壮,胸宽大,胫粗长。母鹅体长而深,骨盆稍宽大。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产绒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103克;30日龄820克;90日龄公鹅4250克,母鹅3250克;成年公鹅50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65%,母鹅79.95%;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9.46%,母鹅68.29%。每只成年鹅年产羽毛280-300克,

其中绒毛占85%。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255天。平均年产蛋45枚,平均蛋重165克,大者达180克。平均蛋壳厚度0.65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56。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200-240天。公母鹅配种比例1:(5-7)。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母鹅就巢性不强。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4年。

三.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天麻

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方天麻,中草药,贵州省大方县。因原产地名命名。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主要产区之一,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较高,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誉国内外。大方天麻主产于贵州高原大方县九龙山脉的深山丛林中和世界罕见的天然百里杜鹃丛林中。明代就是进贡皇室的珍品,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素以“滋补之王”的称号而驰名中外。贵州天麻无论野生或家种,主要药用成分天麻素的含量均较高,而且还有10多种含量较高的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钾、钠、钙、硫、磷、硼、锰、钴、钼、铷等。野生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为0.5%-1.0%,平均值为0.77%。.

药用价值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其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其名气 图2 栽种状态的大方天麻

.又堪与东北人参媲美。《神农本草经》中称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列为中药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天麻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气,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能激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防止脑血管疾病、补脑健脑、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对头目眩晕、头风、头痛、久病体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脑震荡、高血压等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天麻还有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的渗出和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增加脑血流量和中枢抑制作用;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等有镇痛作用。除了药用,在大方当地,天麻也作为蔬菜鲜食也很有名。.

生长环境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植被常见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灌丛、灌丛草坡等,特别适合天麻生产,因而所产大方天麻与一般天麻药材相比较感觉质地较为坚实、沉重,环纹较少,顶芽较小,断面较均一明亮,特异气味较浓郁,有“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名“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品质特点

理化特性

天麻主要含天麻素、天麻醚苷、对羟基-等多种成分以及天麻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天麻素含量的高低是天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天麻药材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20%。
大方天麻以重要成分天麻素的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而形成独特的内在特征。市场上商品天麻所含天麻素一般在0.4%以下,而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42%-1.90%之间,是药典标准的2-9.5倍;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17%,是药典标准的5倍多。大方天麻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硼、锌、硒等,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区的天麻。贵州天麻的硒平均含量为0.41μg/g,而大方天麻的硒含量为0.6μg/g,是实实在在的“富硒天麻”。
大方天麻的卫生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的含量:含铅量为0.24mg/kg、砷0.1mg/kg、镉0.0353mg/kg、总汞0.055mg/kg、铜2.65mg/kg,全部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别是:铅≤5.0、砷≤2.0、镉≤0.3、总汞≤0.2、铜≤20.0,单位同上)要求。农药残留量中:六六六为0.008mg/kg、滴滴涕为0.009 mg/kg,也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六六六≤0.1、滴滴涕≤0.1,单位同上)。.

感官特点

鲜品:大方天麻的鲜品个形肥厚,肉质,长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15厘米,宽3-10厘米,块茎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褐色,顶端顶芽显著,乌黑色或红褐色,习称“鹦哥嘴”;尾端有圆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全体节上有由点状痕点与膜质鳞片形成排列均匀的环纹。断面渗出乳白色浆液,气特异,习称“有马尿臭”,味微甜。
干品药材:大方天麻药材呈长椭圆形,略扁,个大肉厚,饱满体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体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半透明,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顶芽(冬麻)或残留茎基(春麻),末端有圆脐形疤痕;气特异,味甘,微辛,嚼之有粘性。.

历史渊源

贵州天麻产量高,质量好,是尽人皆知、蜚声四海的。日本著名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一书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权威著作《中华本草》在天麻项下也注明:“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中)国,并出口。”而大方天麻在贵州天麻中又属于佼佼者,在中药材行业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
大方天麻产于历史文化名城、明代著名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奢香故里的大方县,不仅博采了大方优越的自然精华,还秉承了厚重的历史渊源。
早在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就被当时贵州“水西宣慰使”、著名彝族政治家奢香夫人,将大方天麻与大方漆器、乌蒙马一起作为“皇室贡品”进贡朝廷,这也是大方天麻走出山区,走向全中国的开始;据《大定府志》(方物篇)药类记载,明清两代“上贡朝廷”的药品就有天麻、麝香等10余种,清代天麻就作为大方地产名贵药材运销省外,并且于光绪年间出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草药普查”中,明确指出大方是省内“野生天麻主产区之一,而且质量优良,外形美观。……不但数量大,从理化、药理成分上来讲,都比任何地区产的天麻含量高”。.

生产情况

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三大产区之一。大方则是毕节地区天麻主要产地,质量、产量都居首位,该县各乡都生长。产量较高的有百纳、瓢井、长石、沙厂、城关等区,小范围又以草坪、星宿、大山等乡为最。.据统计,21世纪以来,大方天麻年产量5吨左右,最高年产达10吨。原来全部是野生。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野生天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栽培天麻已成为解决药源的主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在百纳九龙山人工栽培成功后,不少农户已进行人工培植。1984年,大方县酿造厂、天麻酒厂制成保健型饮料天麻酒,具有醒脑镇静,明目清心,镇痉止痛等功效,年供应量为5万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范围的报告》(方府报〔2007〕4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羊场镇、黄泥塘镇、理化乡、鸡场乡、六龙镇、凤山乡、安乐乡、百纳乡、三元乡、雨冲乡、沙厂乡、大山乡、普底乡、星宿乡、黄泥乡、大水乡、双山镇、竹园乡、响水乡、东关乡、核桃乡、达溪镇、八堡乡、兴隆乡、长石镇、果瓦乡、绿塘乡、马场镇、牛场镇、猫场镇、鼎新乡、文阁乡、飘井镇、高店乡、小屯乡等3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王猪脚

推介理由:当地名吃、配方独特、是当地独有的小吃。

做法:将鲜猪脚2000克置于火中烧黄后,洗净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生姜、精盐,用文火炖3小时左右后起锅,用刀将猪脚切成2厘米左右的方坨置于鸳鸯锅原汁汤中,加入炖熟的白箩卜、云豆、生黄豆芽等与另一边锅中飘香豆花上桌,配以调制独特的蘸水,即可蘸食。

特色:汤清不浑,油而不腻,皮鲜肉嫩,蘸水独特,风味独特。

五.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苗族蜡染

    蜡染,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古称蜡染为蜡缬。据《一切经音义》卷十载:“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引伸为细薄、折叠之物和有花纹的丝织品都叫缬。从我国出土的单色染缬绢、两色蜡缬绢等文物中,可以看出丝绸蜡染在古代曾盛 行,后年久失传,现在已没有丝绸蜡染。只有麻布、棉布蜡染。
    纳雍苗族的蜡染工艺,是古代蜡染工艺的继承,主要是麻、棉布蜡染。其蜡染的制作,先用自种的火麻、苎麻经多道加工工序织纺成布,以竹签和铜皮制成的蜡刀蘸靛染缸中多次浸染、清漂、晾晒,以沸水 高温脱染,便成为蓝底白花。白蓝二色相映衬,加上自然形成的“冰纹”,分外淡雅悦目。当今已发展为白色布料和其他色(如红、黄色等)布料均可作蜡画,经不同颜色的染料浸染后脱蜡,显出五彩缤纷的花纹。白布作画青染者,称黑白蜡染,而黑白蜡中有一道工序常被人忽略,即虹染脱染后,要用豆浆漂洗至少一次,这是更显花纹的里透白。
    苗族的蜡染设计图案,多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几何图形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放的蜡染,原先主要是用于装饰妇女的衣裙、围腰、背扇、背带、伞笼子(麻布口袋)等,现已发展到被面、床单、挂包、家用电器罩盖等方面。花色品种多姿多彩。又因居住地域的差异,而蜡染图案纹理和线条又各具特色。如居住在阳长、百兴、维新等地的苗族,其绘画的蜡染图,主要以线条细腻秀、笔直对称为主;居仁水东、老翁、法泥、老寨土等地的苗族,其昔染构图粗犷明快,制作的燕尾式服饰,美观大方;居住在姑开、治昆、维新等地的大多数苗族,主要以色彩花纹套蜡染,而蜡染的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荞酥

威宁荞酥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精美的威宁荞酥威宁荞酥以苦荞粉面为主要原料,加白糖、红糖、猪油、菜油等多种配料制成,主要品种有白糖、洗沙、玫瑰、火肘、水晶、枣泥等,年产量约10万公斤左右,远销省内外,为全国独家。荞酥因色泽金黄又称“金酥”。传说水西彝族土司蔼翠的夫人奢香将乌撒(今威宁、赫章一带)的苦荞面加红糖、猪油、鸡蛋及香料制成“九龙捧寿”的酥饼进贡朱元璋,朱元璋品尝后赞叹不已,称荞酥为“南方贵物”。威宁荞酥味香,入口酥松易化,既可充饥,又有清凉解热的保健功能,凡是尝过威宁荞酥的人都为它酥香可口的味道赞不绝口。

威宁荞酥-制作方法

威宁荞酥

原料:

苦荞细粉1千克 红糖粉60克 白糖粉40克 熟菜籽油20克 猪油150克 鸡蛋3个 白矾6克 苏打8克 白碱5克 熟苦荞粉300克 火腿1000克 玫瑰糖50克 洗沙300克 桃仁50克 冰桔30克 苏麻50克 瓜条20克 椒盐2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适量红糖加水煮沸,熬成红糖水,停火后,放入菜油(为面粉重量的20%左右),再依次加入碱、小苏打和白矾水,搅匀后加入荞面、鸡蛋,将面团和好后从锅内取出,晾8~12小时作为面粉。

2.将红小豆煮烂,洗成沙,加入红糖,煮至能成堆时,加入熟菜油出锅,即成馅料。

3.将面团分若干剂子,擀成皮,包入馅心,在印模内成型,入炉烘烤,至皮酥黄即成。

工艺:

先用细筛筛出最细的荞面,按一定的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及少量白矾、苏打、白碱等拌匀。馅料主要是小豆,其次是芝麻、玫瑰糖、瓜条、红糖和熟菜油。制作时先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另外加入菜油,再一次煮沸,然后加入白碱、苏打、白矾混合均匀后,放入荞面、鸡蛋,拌好放在案上晾一天左右,直到面料完全凉透为止。准备馅料时,要把小豆先煮好,打成粉末,加入红糖再煮,待水将干时,加入菜油拌匀,最后包心、压模、烘烤而成。其形状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清晰花纹,由于它颜色金黄,人们又称之为金酥。

威宁荞酥-历史传说

荞麦花威宁荞酥初产于明洪武年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做寿,奢香夫人特意吩咐厨师采用当地土产荞面拌糖做成一种既精美别致又有地方特色的糕点。可是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心急如焚,到处颁布告示,如有人做成此种糕点愿出重金奖赏。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揭了告示。他反复琢磨,对照传统糕点,并各取所长,终于制成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糕点取名“荞酥”。"荞酥"每块重8斤,上面刻有九条龙,九龙中间刻有一个“寿”字,象征九龙献寿。令奢香夫人非常满意。朱元璋品尝后大为赞赏,称为“南方贵物”。后来“荞酥”历代相传,现在已不是八斤一块,而是一斤八块了。制作方法也很特殊,先筛出最细的荞面,按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做主料。馅料主要由小豆和芝麻、瓜条搭配而成。造形呈扁圆和扁方,并刻有清晰花纹。由于"荞酥"颜色金黄,香甜爽口,又称为“金酥”。花色也增加到水晶、玫瑰、火腿等十多个品种了。

威宁荞酥-饮食文化

威宁荞酥包装

威宁属高寒山区,盛产苦荞、甜荞,常以荞粑为主食。苦荞味苦,但用苦荞粉精心制作的荞酥却甜美芳香,为众多黔点中的姣姣者。

自古以来,荞麦是彝家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惯于食用的主食,在彝族包含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各类营养丰富的荞麦制品仍同彝族人民相伴。在彝家山寨,无论婚丧喜事,逢年过节,还是宗教活动,饮食祭祀都离不开荞麦食品。彝族人民熟制的荞麦食品有“千层荞饼”、“荞年糕”、“荞凉粉”、“虫荠饼”、“蛇荞饼”、“荞麦饭”等多种。而以清香甜酥著称的贵州威宁荞酥为最上乘。

威宁荞酥是贵州彝族的传统名嘱点心。约5千克一个,是用荞面、红糖、菜油、小豆、芝麻、玫瑰、瓜条等原料精制而成的带馅糕点。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花纹,色泽金黄,具有清香甜脆,美味独具的特点。据说这种点心早在明朝初年就已负盛名,传说是由明代贵州彝族女士司奢香的厨师丁成久创制的。始为专供土司奢香夫人食用,上刻有九龙捧寿的图案,曾在朱元璋生日时进献,被列为贡品之一。后来才慢慢变为民间大众的食品。

威宁荞酥-营养价值

荞麦、荞粉的蛋白质高于大米和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苦荞碱性较重,有健胃、消火、降压的功能,常食对肺结核患者有辅治作用。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

七.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核桃

赫章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赫章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它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中国贵州省出口的农品之一。赫章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有这么一种核桃,个头不大,外表不美,但平均售价达到22元一斤,这就是赫章核桃。赫章核桃因产自贵州省赫章县而得名,只所以用地名来命名,是因为赫章县海拔高,光照长,温差大。最高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点),独特的小气候特别适宜核桃生长,所以,尽管赫章核桃个头不大,但其貌不扬的它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出口的农品之一。2007年在1推荐果品综合评选中成功入选。现在在赫章,核桃种植遍布全县27个乡镇,总面积达16万亩。2006年获评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核桃糖、核桃露、核桃菜肴等,提升了核桃的附加值。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赫章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铁核桃的分布中心。其境内分布着许多原生核桃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筛选和培育,形成了富有野生特色的山野珍品。目前,该县有优质核桃种植面积14万亩,核桃乳、核桃糖等加工产品产量达1000吨,核桃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核桃已成为赫章农村农民致富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2006年,赫章县被国家林业局选定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示范区内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核桃坚果,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均超过一般核桃含量。2007年,赫章县林业局选送的核桃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8家单位评选为“奥运推荐果品”,今年,赫章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烙洋芋

烙洋芋

据传,明朝时威宁就开始种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条件,威宁洋芋产量大质量好远近闻名,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4亿多公斤,产值约1000多万元,有“洋芋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威宁的烧洋芋,油烙洋芋,麻辣洋芋小有名气,令人垂诞。且看县城的街道:三三两两的外地客人下车伊始,首先蹲到烧洋芋的火炉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们吃着刮得黄锃锃的洋芋,边说边笑边拍照,“OK”声此起彼伏。夜市,温馨的红灯下,烙洋芋的油锅发出“吱吱”的声响,女摊主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她用短柄小刀竖着切出厚薄均匀的洋芋片,放到平底铁锅上,加上油盐翻烙——这时,洋芋特有的芳香已溢满四座。客人再蘸上辣椒粉、花椒粉、味精等佐料,吃起来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卖麻辣洋芋的大锅边上确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三两块,穿在竹签上,边走边吃,悠悠然品尝着麻辣滋味,表现出只有这时才会有的独特愉悦感。

九.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芙蓉蹄筋

芙蓉蹄筋

芙蓉蹄筋咸、鲜味并存,属餐桌之上品,在本地区较为流行。

配方:主料—油发蹄筋250克,鸡蛋清3个,鸡脯肉200克。辅料—胡椒0.2克,精盐5克,鸡精0.5克。

制作工艺:将鸡脯剁成鸡糁

,放入鸡汤解散,放入蹄筋,加盐、鸡精、胡椒,净锅上火,下入色拉油至三成熟时,下入搅拌好的鸡糁蹄筋炒制变色即成。

十.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纳雍天麻

天麻亦称“赤箭”。为多年生草本兰科植物,全株无叶绿素,生长在阴湿林下,地上茎直立,黄赤色,节上有膜质鳞片,夏季开花,花多形成一稠密的总状花序。花冠歪壶状,黄色。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是入药食用的主要部分。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健脑上品。块茎含香荚兰醇、维生素 A 类物质和苷类及微量生物碱等。
地处黔西北乌蒙山区的纳雍,海拔适宜,气候凉爽湿润,含腐殖质的沙性土壤 pH 值偏酸,为天麻的寄生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天麻的产地之一。特别是鬃岭、张家湾、水东、昆寨、左鸠戛、羊场等乡、镇,无论是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天麻,量多质好,个大饱含浆汁,干品呈淡黄棕色,肉质肥厚,质地坚硬半透明。人工栽培的天麻,化验结果和临床实践证明,所含香荚兰醇、维生素 A 类物质、苷类及微量生物碱等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同野生天麻相似,广受人们青睐。历年来,纳雍年产天麻 5 吨左右。
在中医学上,均以天麻地下块茎入药。性平、味甘,有熄风定惊之功能,主治肝风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和小儿惊风等症。据现代有关科技资料介绍,天麻有很强的健脑强心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