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江哪里有佛山特产卖 佛山特产哪里买较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江哪里有佛山特产卖 佛山特产哪里买较正宗更新时间:2022-04-09 08:35:15

一.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枇杷叶

枇杷叶

枇杷叶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均系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村边、平地或坡边。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临床用名有枇杷叶、蜜炙枇杷叶。

二.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佛山香云纱

佛山香云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珍品,是佛山人的骄傲。佛山丝绸的生产始于北宋。自宋朝以来,南迁汉人把农桑的生产技术带到岭南,人们筑堤围垦、种桑养蚕,逐渐形成了佛山一带的很有特色的桑基鱼塘区。聰明的农人利用池塘的水面养鱼,堤埂上种桑,桑叶喂蚕,蚕蛹喂鱼,鱼肥蚕壮茧丝优。农桑的兴旺推动了佛山丝绸业的发展。明、清以来佛山的光缎、五丝、八丝、香云纱就誉满天下。香云纱是质地轻薄、爽滑的桑蚕丝织物,油润乌亮,着体轻快凉爽,乃旧时富贵人家的夏季理想衣料。香云纱是利用广东特有的一种植物--薯莨的液汁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佛山邻近的河涌塘泥覆盖日晒加工的。因为含有单宁质的薯莨液汁与本地河涌塘泥特有的铁矿物质作用,变成了蓝黑色的单宁酸铁,使桑蚕丝纤维包裹上一层薯莨膜,于是,河涌塘泥覆盖的丝绸面呈蓝黑色,丝绸底则呈棕红色,成为一种越穿着越油润乌亮,越穿着越轻快凉爽的纱绸衣料。在四、五十年代是南国及港澳南洋的时髦新颖的时装衣料。有《广州竹枝词》云: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屈大均《广东新语》)竹枝词中所说的广缎,佛山香云纱是其中著名的纱绸珍品。但时变势易,如今在佛山市是再也找不到一寸香云纱了。市面上的时装面料大都是合成纤维的印花绸和化纤布。闻佛山市要发展旅游业,祖庙东要建旅游街区,要开发佛山传统,那么,香云纱应是其中不可忘的了。只是目前佛山市生产丝绸的红棉丝织厂和公记隆丝织厂的真丝绸也渐趋量減了,广缎都面临式微,就别论香云纱。知道佛山市有丝绸珍品--香云纱的都五、六十岁了,晓得制作香云纱绝技的硕果仅存的师傅已经七老八十,要抡救香云纱就得尽快!我想:有一天,五洲四海的宾客们来到了福贤路东华里,在充满南国情调的南粤民居里买到乌黑光亮、润滑凉爽的丝绸珍品--佛山香云纱时装,必然为远方来客的佛山一游增色无限。( 佛山)

三.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罗村竹笋

罗村竹笋以沙口出产的为最佳,其外表金黄,内如玉琢,香滑可口。沙口竹笋没有粗纤维,外表有皱纹,至今在罗村仍不失为一种人人爱吃的佳肴。( 南海)

四.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南海藤编

南海藤编已有1000多年历史,曾是朝廷贡品,主要分布在素有“藤乡”之称的大沥镇黄岐八乡,同时辐射到里水、平洲等地。

据传说,沙贝村在明朝末年就有人从事编织葵席、鞋底垫、雨遮箍行业,如生记、炳记等。后有人从海南岛运回白藤,乡人就做起了白藤手工业,初时做的是陈丽堂,店号叫“心和堂”。1840年鸦片战争后,海禁初开,外国船舶陆续开到广州,进出口物资也多了起来,洋藤也随之运进我国。沙贝乡人利用洋藤做原料,制成各种藤制品进行内外销,从此开创了利用进口原料制成商品出口的新历史。

洋藤产地,大多数是东南亚,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初时运来的洋藤,是以藤条织成箩筐包装,或由香港转运进来,开始时人们不知利用,只有当做柴烧。后有在广州杉木栏开设店号叫“天和福”商铺的沙贝人周月庭(绰号石岩慈菇),发觉这个品种大可利用,因土白藤也能用,就和族人陈泳山商议,首先用来编织农业需要的牛柏浪(谐音)、竹箩的耳、打包用的梨皮藤等,后来又做成蚕薄藤。经过多年,才逐渐发展织成各式各样的日用品。

那时制作藤器的工具只有一把开藤刀,生产方式非常落后。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由芦念和亚伟的父辈等人发明了锯门(做藤的工具),用它来将开出的藤片削薄,这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用竹制成的“则”(音),套上针刀,用竹片压住,把藤皮拉出来分成两片,叫做“拔”。第三道工序叫做“挞”,即把藤皮两边削齐,使藤皮条子均匀。第四道工序叫做“尾门”,就是把藤皮再削薄,才算做成藤皮半成品。经过上述几道工序的藤皮就比原来手开的薄得多,而宽度标准适中,柔软度也好得多了。

有了这样的半成品,就能生产出更多藤制品,如盒丝、沙丝、沙王、藤席、枕席等。藤皮当时分为两大类,即粗货和细货。那时还是只能利用藤皮,而藤芯却无法利用,唯有用手工开细,成了做扫把的原料。

不久,白沙村“铁板藻”、“铁板万”等人,用薄钢板凿成从大到小的孔(俗称铁板孔),将藤芯逐条穿孔拉出,成了圆藤芯。黄岐八乡做藤农户使用铁板孔工具做圆藤芯,不但提高了功效,还促进了当地圆芯半制品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

1915年,沙贝村陈亿祥和陈秀峰等人别出心裁,用一块木板平放,压着一把刀,再用木辘压住藤条,将藤推出刀口,然后拉出藤皮来。经过多次改进,拉出的藤皮比手工开的藤皮薄得多,阔度也随着原条藤分拉出若干皮,藤条的利用率又提高了一步。这样便减轻了成本,扩大了生产。那时候,沙贝村做藤的大小手工业户有100家之多,如永吉英记、义隆、汇利、荣记、绍记、重记、允祥等等。

1920年,沙贝藤业工人又发明了藤笪生产,俗称象眼笪(做家私用的品种),销路主要是美洲和欧洲。有了拉藤工具的改进,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品种,所以藤笪就应运而生。最初生产藤笪的是风岗村招广记,随后又有招孔记等。当时内销的产品有藤席,外销产品有藤笪、圆芯两大类。

抗日战争期间,因海外交通断绝,原料运不进来,国内外销门路闭塞,工厂商号大都相继关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藤业也逐渐恢复。但好景不长,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积弊无能,金融动荡,货币贬值,税收繁重,藤业几乎奄奄一息,只能勉强维持,人民生活又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浔峰洲一带做藤工场约200家,多由港澳乡亲回乡开办。据1952年《南海县第三区私营(包括公营)工商户情况调查表》统计:泌冲乡有“合栈”、“润承隆”等83家藤铺(工场),黄竹岐乡的藤器加工铺(工场)有“潘婵”、“梁流女”等40家。1953年9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1955年9月,南海县委-部派出工作组对浔峰洲170家藤业商号进行“私资合并”。1956年1月,基本完成“私资合并”工作。泌冲邹燊记藤厂的第二代业主邹志彬第一个带头签名加入公私合营南海藤厂,其他业主纷纷跟进。同年2月,公私合营南海藤厂(简称南藤)正式诞生。

1956年初,盐步地区广大藤业手工业者分别组建了沙凤、白沙、泌冲等8个藤社和海北藤器组,为集体经济,社员以股金入社,以生产白藤皮、圆芯、方片、厘皮为主,藤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佛山等地;1958年6月合并为南海合作藤厂。1964年10月,企业由省、县手工业联社联办,改名为广东省南海合作藤厂。1966年10月更名为广东省南海东风藤厂(简称东藤)。

至此,黄竹岐藤器加工业基本上由上述两大藤厂主宰,并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外贸创汇期长达30多年。黄岐制藤业出产的藤制品主要分藤织件、藤席、藤笪、藤家具四大类;半制品分藤皮、藤圆芯两类;老产品藤织件过去只有书篮、藤箱、茶篓、提篮等,创新产品有花篮、吊篮、食盘、酒瓶托、旅行篮、洗衣箩、相片架、壁挂件以及玩具等。货号累积已达4000多个。藤席主要是床席、枕席、床垫、汽车坐垫以及专供出口的地毯席等。藤笪又称象眼笪,分大眼、中眼、细眼、密笪、骨笪、筛笪等20多种,长形幅如布匹,可随需要剪裁,用于室内装饰或制作家具等。藤皮、藤芯售给县内外织藤户作坯料用。

南海藤器最著名的产品是藤席,比之草席、竹席更柔韧靓丽。藤席是把藤皮经过人工裁、截、踏、织等多个工序才把成品编织出来。它在用途上分床席、枕席,还可以制作汽车坐垫席、沙发席等,以床席为大宗。床席藤皮的宽度分为“顶粗”、“二粗”、“细二”、“三粗”、“细三粗”等规格,又按藤的色泽分为上、中、灰等品种。同时,以藤席的宽度分为18排尺至4排尺(以民间旧老尺为计)等多个规格,以适合大床、中床、小床的需要。藤席具有凉快、舒适、耐用的特点,是其他席类无法相比的。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在藤编艺人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开展了南海藤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整理工作,现该项目已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更好地宣传与继承南海藤编,设立了南海藤编制作技艺(大沥)传习所(广东南海藤编制作艺术展览馆),面积922平方米;传习所布置有图片展示、旧藤制作器材展示、现场艺人编织展示及现代藤制品、家具展示等。

五.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柱侯鸡

柱侯鸡

此菜是佛山传统名肴,已有近百年历史,为清代佛山三品楼餐厅厨师梁柱侯所创制。

原料:本地肥鸡项(即未下过蛋的雌鸡)1只约1250克以下,柱侯酱100克,猪油75克,白酒25克,昧精1.5克,湿生粉约25克,麻油几滴,清水或汤600克左右,葱白切30条用小碟盛着。

制作方法:

1、先将毛鸡血放净。

2、用60~65度热水烫毛,去清毛及脚衣、嘴衣、及头部幼毛。

3、在鸡肚开横刀,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用两只鸡脚撑开鸡肚。

4、起锅(镬也可,最好瓦锅),把锅烧热放入猪油40克,略烧热即加入柱侯酱100克炒香(火不要猛),攒酒后,即加入清水或汤600克左右,水开后放光鸡用慢火浸熟。

5、在慢火浸鸡过程中,要将鸡勾起使鸡腔内的冷汁流出,再放入鸡汁内慢火浸,这样要进行五次,大约20~25分钟鸡熟透取出。

6、取出鸡后稍吹凉,便可斩件上碟,切成鸡形,在斩鸡过程中,要将鸡颈尾首、腔骨、脾骨、翼骨取出,放回鸡汁内慢火煎透,大约将汁煎至半饭碗左右。

7、食时将鸡汁用湿生粉打芡(先放入味精调味),打好芡后加入麻油和包尾猪油35克,推淋鸡面即成。

以葱佐食佳,也可炒菜造拼在鸡的两边。

风味特点:骨软肉滑,豉味浓郁。

柱侯鸡渊源

讲起“柱侯鸡”,人们不禁异口同声称赞佛山三品楼洒家的最佳美食,是正宗“柱侯鸡”。它色、香、味俱全。来三品楼设筵摆酒的人,总少不了要点“柱侯鸡”这一菜式。为何三品楼的“柱侯鸡”会鼎鼎有名?这是有一番来历的。

早在1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正值秋高气爽时节,传统的佛山秋色赛会-连续几天,使佛山古镇更是热闹非凡。刚巧“万人蘸”又在祖庙开坛,人们更为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祖庙。深夜,皓月当空,繁星闪耀,余兴未尽的人们这时感到有些疲倦饥渴,于是各自走向禅城的各间大小酒楼,饱吃夜宵。地处三元市靠近“万福台”(祖庙中的戏台)的三品楼(后迁至现地址公正路)酒馆,顿时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而一群熟客光临“三品楼”时,佳肴美点早已售完。“个堂”(即酒楼服务员)觉得人情难却,急忙走进厨房找厨师梁柱侯商量。梁柱侯向客人再三表示歉意,客人仍不愿离开,只得答应立即做菜式款待,谁料宾客都说:“今天是喜庆之日,我们想吃些别有风味的佳肴。”梁柱侯沉默片刻,便胸有成竹地对宾客们答允,立刻炮制一味与众不同美味可口的鸡肴以奉良朋。

梁柱侯回厨房,在鸡中精选一只头细、颈短、脚幼、堕臀的重约2.5斤(市斤)的鸡项(俗称,即未生旦的雌鸡)剁好洗净,然后用2两油面豉(未抽过豉油的豆腐)及少许白芝麻,拌匀捣烂,加上适量猪油、白糖、绍酒渗入1.2斤上汤煮沸,再把酱汤淋在鸡肉上......当梁柱端上一盆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鸡肉时,宾客们品尝之后大叫“好吃!”(即可口美味)他们感到味道为之一新,人人赞不绝口说,从未尝过如此美味佳肴。从此,梁柱侯炮制的鸡肴大受欢迎,此后人们就用梁柱侯的名字来命名他独创的鸡肴。这样,“柱侯鸡”的鼎鼎大名就传开了。“柱侯”出了名梁柱侯独创的鸡肉料也大受欢迎人们也给它一美称“柱侯酱”,许多顾客慕名而来买,使得梁侯应接不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梁柱侯买回一付石磨,放在“三品楼”天井中,自己亲手磨酱,除了用上述的原料之外,还加入适量生抽,以方便汁的流出,然后酱倒入大铁锅里,像炒“沙”(豆蓉)一样,炒到酱色金黄为佳品。

六. 黑龙江省 黑龙江白鹅

黑龙江白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肉蛋兼用型品种。黑龙江省各地农村均有饲养。

外貌特征:体型较大,体躯呈长方形。头大小中等,额肉瘤为标准橘红色,圆形,向上突出。有的颌下有垂皮。颈粗而长。胸宽,臀宽,腹部下垂较大。全身羽毛白色。胫粗而直立,蹼平宽,胫、蹼橘红色。公鹅体型比母鹅大一些,前额肉瘤也较大,姿态雄威,叫声高昂、宏亮。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6日龄91克;11日龄179克;60日龄2480克;成年公鹅4690克,母鹅3770克。未经育肥的成年鹅,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33%,母鹅78.67%;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1.11%,母鹅70.6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255天。平均年产蛋80枚,平均蛋重132克,高者达152克。公母鹅配种比例1:(6-7)。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4%。公鹅利用年限3-4年,母鹅4-5年。

七.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八.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酿鲮鱼

酿鲮鱼是均安人的拿手绝活。有关它的来历,据传,均安有个叫万让的孝子,他的父亲非常喜欢吃鲮鱼,但是鲮鱼幼骨丝特别多,所以其父经常鲠骨。亚让对此很是苦恼,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酿鲮鱼的方法。他先把鲮鱼的皮囊剥出来,起去其骨,把鲮鱼肉剁成肉茸,加上少许的生粉、精盐和炒香的花生、芝麻、葱花,把它们捞匀猜韧后再酿回皮囊中,使其还原成鲮鱼模样,然后用慢火把它煎熟。上碟时把这酿鲮鱼切成一截截,再彻成一条鱼样,平生最喜欢吃鲮鱼的父亲还以为是鲮鱼呢。这道菜,不仅纯鲮鱼肉味而满足了口感,而且无骨而免除了骨鲠的烦恼。不久,这道菜就在当地流传并逐渐远播,人们还特意把这道菜取“让”字的谐音,把它叫作“酿鱼”。

酿鲮鱼是一道别出心裁的菜式,将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再将鱼肉剁烂加配料酿回皮囊内,回复原状。食味鲜甜嫩滑,甘香味美。

用料:鲜活鲮鱼1条重约400克,腊肠、马蹄(荸荠)碎粒各25克,葱丝、葱花各25克,猪肉丝、湿冬菇丝各50克,蒜茸、葱米、生粉、老抽、胡椒粉、味料各适量。

制法:

1、先将鲮鱼刮鳞去鳃,从鱼肚正中剖开掏出肠脏,轻刀将皮略界离肉,手指从鱼的皮肉之间插入,将鱼皮剥离至背鳍处,用刀斩断脊骨两端,而保持头、尾与原条鱼皮相连。

2、将鱼肉起去脊骨剁烂,加入味料挞至起胶后,加入葱花、马蹄粒、腊肠粒再挞,然后酿人涂了生粉的鲮鱼皮内,恢复鱼形,面上拍上生粉。

3、用武火烧镬,下花生油至沸,放下酿好的鲮鱼炸至熟,取起去油后,放入二场、味料及炸好的鲮鱼,改用文火炆5分钟上碟,将原汁淋上面即成。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伦敦糕

伦教糕是岭南典型的地方糕点,因始创于广东顺德伦教镇而得名,作为广州的风味小吃而流行。

据《顺德县志》记载,伦教糕驰名者原先只有伦教镇上一家,是用当地所特有的泉水制作。这个地方的泉水特别号,可以把糖用石和水去浊。后来,清泉被泥沙淤塞,别具风味的伦教糕就难以制作了。由于伦教糕的清爽特别合乎岭南人的口味,且又已出名,于是,人们摸索了用鸡蛋清澄清去浊法,使一般的水可替代清泉,由此伦教糕一直久盛不衰,而且闻名各地。

与一般用大米和白糖制作的松糕、马拉糕不同,伦教糕以晶莹洁白而著称。据说优质的伦敦糕,光洁如镜,雪白晶莹;糕身横竖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匀有序;质地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折时不留折纹;味道清甜、爽滑。

原料:大米干浆750克,白糖600克,鸡蛋清适量,糕种适量。

制作方法:

大米干浆倒在盆内捣碎。然后把白糖加清水上锅熬成糖水,加入鸡蛋清搅拌,再用净纱布滤去杂质,再熬煮沸后,徐徐冲入大米干浆内搓匀,待冷后,加入糕种适量搓匀,加盖,静饧10小时左右。蒸笼内垫上湿布,将糕浆倒入蒸笼内摊平,锅内水烧开,放上蒸30分钟熟透即可。

制米干浆的大米一定要用新米,用水浸透后磨成浆,装袋后加重物压去水分。糖水一定要滤净,烧沸后要慢慢加入干浆中,饧的时间要长。蒸时锅要先预热,旺火蒸之。

十.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鱼生

均安人是南宋咸淳年间从南雄珠玑巷逃难到此的移民,受南越人“生食”遗风的影响,均安人很早以前,就有食鱼生的习惯。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清甜雪白薄如蝉,仿若冰融入口鲜。风生水起人钟爱,一见鱼生便垂涎。”可见均安食鱼生已是历史悠久。

均安鱼生,一般以鲩鱼作主料,所选的都是瘦身鲩鱼且活蹦活跳的。鱼选好后,就对鱼进行放血、起肉,鱼肉起好后再切成薄如蝉的细片,仿如细玉那样铺开放在碟上,看上去雪白如碎玉的鱼片,是没有一点血迹的。食鱼生又叫捞鱼生,先把这薄如蝉细如玉的鱼生放进碗内,然后加入花生油、少许的盐、白糖、蒜片、葱丝、炒香的花生仁、芝麻、柠檬叶丝等佐料,这样捞好的鱼生就没有腻味和腥味。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