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有什么特产送人 青海有什么特产可以买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有什么特产送人 青海有什么特产可以买到更新时间:2022-04-03 15:08:59

一. 青海省 海北 刚察县 牦牛酸奶

牦牛酸奶是民间非常传统的奶制冷饮,营养丰富,助消化。牧区的酸奶用牦牛奶制作,这种酸奶表层结为含奶油的黄色硬脂奶皮,扒开奶皮,软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脑一样洁白如雪,芳香扑鼻,入口,酸甜凉爽宜人。

堪称一绝的酸奶是天峻藏族制作的牦牛酸奶,象嫩豆腐一样切成块。表层奶皮金黄,油渍点点,洁白如脂,芳香扑鼻,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酸奶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营养胜于牛奶。它能助消化、增食欲,还有抑菌、收敛、镇静和催眠的功能,对轻微腹泻的慢性病人有治疗作用。医学家还发现它能降低胆固醇浓度,预防动脉硬化和肿瘤,避免过早衰老。

二. 青海省 黄南 牦牛骨髓

本品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FD(冷冻真空干燥)保鲜、保质技术,将新鲜牦牛骨髓速冻而成,保留了其90%以上的营养成份,是上等的礼品及高级保健营养食品。使用方法:本品温水浸泡后,即恢复鲜体样、可煲汤、配菜等能作各种菜肴。

三.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尖扎核桃

尖扎核桃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尖扎县万亩核桃基本分布在坎布拉镇──康杨镇──马克唐镇──昂拉乡川水三镇一乡。

尖扎县地处黄河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有着悠久的果品生产历史,素有“瓜果之乡”“高原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县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先后投资524.75万元,在沿黄三镇一乡全力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栽植核桃一万一千多亩,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

自2006年以来,尖扎县开始实施百里万亩核桃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累计从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香玲系列核桃优良品种51万株,栽植11435亩,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2006年栽植的3000亩核桃已进入初果期挂果收益,平均每株产果2.5公斤,亩产100公斤,每亩40株,每公斤按市场价4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进入盛果期后,每株可产果11公斤,每亩产量44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达17600元。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青海羊杂碎

由于做工精细,烹饪有方,做出的 羊杂碎味道十分可口。特别是面肺子和羊肠子,味道非常鲜美。面肺子的制作方法是,将羊 肺用清水灌洗数十次,直到把粉红色的羊肺洗得发白,然后把羊小肚套在肺的气管上,并用 线缝合,准备往里灌面糊糊。

灌时,事先要把和好的面洗出面筋,等到面粉沉淀后,倒掉大 部分水,留适量的清水把面搅拌成面浆,倒入羊小肚内,再用手将面浆慢慢挤入肺叶里,直 到快灌满时为止,接着灌入清油、盐、孜然粉调成的水汁。

拿掉小肚,扎紧气管,放入水中 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羊肠子的做法是:肠子洗净后,将羊肝、羊心、羊肠油切碎,加胡椒粉 、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搅拌,并用开水拌成馅灌入羊小肠,两头用线绳扎紧, 放入凉 水中烧开后,对凉水,反复几次,待半熟时,用细铁钎扎遍肠子,使肠中漏气,1小时后即熟。

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五. 青海省 玉树 囊谦县 硇砂

李时珍说:“硇砂有毒,能使人脑乱,故名脑砂。”硇砂系卤化物类矿物紫色石盐或氯化胺类的一处矿石。硇砂分紫白两种,紫色者称紫硇砂,藏语称“卡如察”。

白色者称白硇砂,藏语称“坚木察”。紫硇砂,轴晶系,颜色和致密程度不一,溶于水,重结晶为立方体状石盐;白硇砂,等轴晶系,粒大,八面体或立方体连晶成柱形、纤维状集合体,或为粒状,粒精确度集合体。溶于水后,重新结晶为箭明簇状骸晶。硇砂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硇砂,具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祛痰、去翳的作用。用于症瘕祛癖、噎隔、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外治目翳、疣赘、痛肿、恶疮等。

六.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彩陶

青海彩陶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发现,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有新石器时代及较晚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500余处。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铜石并用时代的有齐家文化类型;较晚时期的有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在这些文化遗址的发展掘中,各类陶器,特别是彩陶是主要出土文物。 这些彩陶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古代青海地区文化发展历史概况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渊源。为满足群众需要,青海省工艺美术厂从这些彩陶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6件,缩小尺寸,复制出一套精美的仿石彩陶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供应市场。其中有民和县大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瓶、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瓶、民和县核桃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圆圈波纹壶、乐都县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单耳长颈壶、西宁兴海路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钮盆等。这些工艺品,忠实原物,制作精细、古色古香,不仅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有考古参考价值。( 海西)

七.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擀面

青海的擀面有四种作法:一是长面,即面擀好后,切成长状,调以臊子叫“臊面”,吃这种面招待客,有“长福长寿”、“长来往”之意
二是凉面,即面擀好后,切成细长条,煮熟拌上青油冷却即食
三是旗花,又叫寸寸子,即将擀好的面(稍厚)切成2寸长条状
四是麻食儿,即将擀好的面切成正方形后,将一对角捏之。( 西宁)

八. 青海省 黄南 泽库县 泽库牦牛

泽库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泽库牦牛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牛肉、牛奶、酥油、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牛奶和酸奶也是牧民们四季饮用的饮品。牦牛奶经过特制工具的搅合便能打出酥油,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分离过后的酸水经煮沸、过滤、日晒后成为坚硬的粒状物,俗称乳酪。酸奶和奶茶色泽鲜白,被视为纯洁和善良的象征。泽库牦牛全身都是宝,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煮、炒红烧、清沌或风干等,其咪独特。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则是一道壮阳药。

对高寒严酷的青海高原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九. 青海省 黄南 泽库县 西秦艽

规格:《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分成二个等级:一等 表面灰黄色或棕色,质坚而脆。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中心土黄色,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上,无芦头,须根、杂质。二等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下,最小不低于0.6厘米,余同一等。出口规格方面,分四个等级:一等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1.5厘米以下,身长10厘米以上。二等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8~1.3厘米,身长8.3厘米以上,但有的短此而直径达到0.8厘米可入此等级,最多不能占20%。三等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4 ~ 0.8厘米,身长5厘米以上。但有的短些而直径达到0.4厘米可入此等级,但最多不能占20%。等外 凡不合前三个等级的入此等。

包装:草席,外包麻布,每件净重40公斤。

性状:秦艽 呈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白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一个,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单枝。表面黄白色。 以质实、色棕黄、气浓者为佳。

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十.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油包子

油包子

油包子,藏语称“脆馍馍”把牛(羊)油脂剁碎,加食盐、花椒粉、葱等调料拌成馅,将面和好后擀皮放馅包好,或蒸或烤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