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地道湘西特产 湘西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地道湘西特产 湘西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4-05 02:05:09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湘西黑猪

湘西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湖南湘西州的。

湘西黑猪产于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其主要繁殖中心为泸溪县的浦市镇、浦阳和长坪,沅陵县的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以及桃源县的车湖垸、茅草街、枫树、陬市和三叉港等地。湖南省西部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沿河分布着一些小型红层盆地。山多地少,耕作粗放,养猪多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舍饲的方式。浦市和桃源均为位于盆地的小城镇。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其次有蚕豆、芝麻等。当地又有小型粮食加工作坊生产农产品,再加上水陆交通便利,周围集市多,仔猪销路好,历来有饲养母猪的习惯 。

产地与分布:湘西黑猪又称为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猪。产于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其主要繁殖中心为泸溪县的浦市镇、浦阳和长坪,沅陵县的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以及桃源县的车湖垸、茅草街、枫树、陬市和三叉港等地。湘西黑猪分布于古丈、大庸、辰溪等县,并销往邻近的慈利、石门、常德和临澧等地。

生长环境:湖南省西部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沿河分布着一些小型红层盆地。山多地少,耕作粗放,养猪多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舍饲的方式。浦市和桃源均为位于盆地的小城镇。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其次有蚕豆、芝麻等。当地又有小型粮食加工作坊生产农产品,再加上水陆交通便利,周围集市多,仔猪销路好,历来有饲养母猪的习惯。

外貌特征:湘西黑猪体质较结实;头中等大小,有长头型和短头型之分,额部有深浅不一的“介”字形或“八”字形皱纹,耳下垂。中躯稍长,背腰较宽平,腹大不拖地,臀略倾斜。四肢粗壮,卧系少。被毛黑色,偶在躯体末端出现白斑。0数7对左右。

品种性能:湘西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83±4.27公斤,体长135.33±1.21厘米,胸围116.00±1.62厘米,体高71.33±1.3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02.82±1.76公斤,127.14±0.63厘米,108.36±0.04厘米,66.55±0.29厘米。性成熟较早,公猪4~6月龄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初产仔6~7头,经产仔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0~300克,屠宰率为73.2%,眼肌面积21.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2%,瘦肉率为41.6%。

综合评价:湘西黑猪体质结实,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肥育猪屠宰率较高,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强。是适于山区饲养的优良地方猪种,是湖南省沅水中、下游流域和湘西部分地区开展0优势利用的良好亲本。但目前产区的种猪外形和生产性能尚不够一致。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边城香醋

湘西自治州醋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传统香醋及醋饮料生产为主的高科技食品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神秘湘西”系列香醋以湖南西部山区优质大米为主要原料,选用武陵山区特有的多种中草药植物接种制曲,兑以当地山泉水,采用独特的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酿造技术相结合,历经一年以上精酿而成,其色泽红棕,自然醋香馥郁,酸味浓厚,口感柔和,富含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是我国唯一无盐无防腐剂的香醋,是香醋家族中的珍品。

湘西自治州边城醋业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湘西香醋发源地——吉首市河溪镇,319国道的经济走廊,支柳铁路沿线,交通便利,依山傍水,山峦叠翠,名泉繁多,云蒸霞蔚,气候宜人。富含矿物元素、口感清冽的古泉,温和潮湿的气候,酸性的土壤,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为香醋酿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河溪镇的香醋早以浓郁的香味而闻名,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小镇的香醋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采用手工式小作坊生产,从技术和产量上都受到很大限制。

湘西自治州边城醋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湘西酿造醋行业的先锋军,成立于2005年5月,公司占地面积30余亩,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投资7480万元,企业职工200余人,设有技术开发部、生产部、质控部、营销部、财务部和原料基地部,湘西自治州酿造醋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和先进的酿造设备,致力于湘西香醋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实现湘西香醋传统酿造工艺现代化,促进湘西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

公司以吉首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为坚实的技术后盾力量,高科技为起点,超前的经济战略眼光,先进的酿造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造就了高质量、高科技、高品位的“神秘湘西”系列香醋和醋饮料产品。公司以“利用山区资源优势,挖掘和开发地方名品,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致力于地方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酿造醋系列健康食品。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泸溪椪柑

泸溪椪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果精品,97-99多次获国家、湖南省优证书,今年出口俄罗斯。( 湘西)

具有早结,丰产特点,果皮橙红或橙黄色,果大扁圆形,果皮蜡质层厚,皮薄易剥,光泽鲜美,肉质脆嫩,化渣爽口,酸甜适度,清香浓郁,耐储藏。经湖南省科委测定,果实可食部分达72%--79% ,可溶性固性物达13%---14%,总糖达11.6%--11.72%,总酸0.52%--0.77%,维生素c达23.4—25.68mg/100ml, 品质极优。

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庭贡品,解放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八十年代,由我县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1990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泸溪椪柑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椪柑)评比“金质奖”; 2002 年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 2003 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 2004 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获中国绿色食品’ 2004 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 1999 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

泸溪椪柑具有早结、丰产特点。一般单果重 130 克,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多、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并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泸溪椪柑已发展到 30 万亩,预计盛产期年产量将达到 18 万吨以上,椪柑产业已经成为泸溪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乾州板鸭

吉首著名传统.早在清代就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凡到乾州的游客,都喜买几只品尝或馈赠亲友。乾州板鸭制作精良。精制好的乾州板鸭呈琵琶形,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肉质细,味香可口。乾州板鸭烹调时,先用冷水洗涤,切成小块不加任何佐料,入锅蒸熟,待肌肉离骨时即可食用,味美甜,为上等佳肴。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玻璃椒

玻璃椒是泸溪县生产的一种优质辣椒,因色泽鲜艳、红亮透明而得名,其果皮厚度和辣味适中,口感极佳,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湖南省出口干椒的主要品种。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干红椒享有“中国玻璃椒”、“中国喇叭椒”、“中国牛角椒”的美誉,全县辣椒业主10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集天然菊花石与人工雕刻艺术融为一体独有的艺术珍宝。(湘西)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合水茶油

泸溪县优势农产品—合水茶油

泸溪县是油茶的传统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5.46万亩。今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特色泸溪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品牌引领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合水茶油”等8大品牌农产品,推进农业增效增收。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突出高产油茶示范效果,该县结合油茶发展目标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由林业部门牵头,着力做好泸溪“合水茶油”特色农产品包装上市工作,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茶油加工进行了认真考察,确定对合水镇油茶加工主陈国富的茶油加工作坊进行改造,全力打造“合水茶油”品牌,成立了“泸溪县国富油茶专业开发合作社”,帮助茶油加工完成工商登记和商标注册申请,完成油茶产品包装设计。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湘西土家腊肉

土家腊肉是湖南湘西张家界的。湘西人有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年猪将正肉、猪头、猪脚全部用于做腊肉。首先将鲜肉砍成五六斤一块的长条,然后 揉盐和各种香料后放在大缸里(决不能用水洗)腌四至六天 ,为了使肉入味均匀,隔一两天就要把肉翻一遍。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高高的穿挂到火坑的房梁或灶头上,以烟火慢慢薰干。薰制得比较好的腊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如用桔子皮薰烘,腊肉油中透红,红中透亮,不见烟灰,颜色更显好看。

炕腊肉是一件粗活,里面可有着许多“ 学问” ,一样的炕房、一样的功夫、一样的燃料,熏出来的腊肉就可能会有千差万别。熏腊肉一定要讲究方法,熏肉不能用急烟火,这样腊肉会变味,熏肉的时间既不能短也不能长,否则会直接影响到肉的腊味。时间太短则品尝不到腊味,时间太长则会让你难以下咽。腊肉做菜前须洗净,煮熟、蒸软、再切片,既可直接醮酸汤辣子食用,也可加佐料翻炒,香味独特,菜色亦佳,在凤凰的餐馆腊肉一般炒蕨菜。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苗族数纱

泸溪苗族数纱是一门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名家学者的青睐,成为研究和探索苗族的重要对象。它那充满天真的活力、具体与抽象的艺术形式、朴实而单纯的对比色彩、神秘而古老的几何图形、栩栩如生的生灵图象,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椪柑

湘西椪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台州、怀化等地。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肉脆化渣,果皮黄至橙黄,色泽美观,蜡质层厚,耐贮性好,通过短期贮藏后风味更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鲜食有益人体健康,亦可加工成果汁、罐头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吉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境内风景优美,峰峦叠嶂,林木苍天,溪河纵横。以奇异的山水,纯朴的民风闻名于天下。享有“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美誉。据历史考证,湘西种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非常适宜柑橘生长,是中国最适于发展柑橘种植的天然产地。同时,境内拥有广阔的富硒土壤,是中国三大天然富硒带之一,是湖南唯一的天然富硒区,是中国果品协会认定的“中国椪柑之乡”。

湘西柑桔为历代朝廷贡品,1949年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中国的椪柑产量世界第一,湖南的椪柑产量又居中国第一,湘西的椪柑产量又是全省第一,并占全国份额的13%。据2007年初统计的数字,全州椪柑面积63万多亩,产量41万多吨。同时,以椪柑为主的柑橘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湘西的柑橘生产,特别是椪柑种植,已经成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到2008年,以椪柑为主的湘西柑桔面积已达到107万亩,其中椪柑82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产值约7.8亿元。湘西州内有泸溪县椪柑有限公司、富泰公司、金圆水果有限公司、红山椪柑公司、保靖县喜阳集团、永顺县湘西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从事椪柑的营销、加工。

湘西生产的椪柑素有“桔中之王”之美称。果实大小适中,呈扁圆形,果色橙黄,果皮易剥离,色泽鲜美肉质脆嫩化渣,汁多味浓,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高。且耐贮运,果实储藏到翌年3-4月仍然鲜艳美观,风味不变。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经湖南省科委测定,果实可食部分达到72-79%,可溶性固形物达13-14%,总糖10.65%,总酸0.84%,糖酸比达12.7:1,维生素c含量为23.4-25.68g/100ml,品质极优。经中科院长沙现代化农业研究所与农业部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硒含量为0.001-0.043mg/kg,达到高富硒水平。

20世纪八十年代,由湘西州农业科技人员选育出的“吉品椪柑”、“辛女椪柑”“8304”三个椪柑优良株系,1990年获湖南名牌农产品;2003年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199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湘西椪柑”品牌现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地域范围

湘西自治州位于东经109°10′-110°23′、北纬27°44′-29°38′,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受地形地貌及山区水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性小气候优势明显,特别是泸溪、吉首、凤凰、保靖、永顺、龙山、古丈、花垣等县市海拔350米以下的水域沿岸和山间盆地的椪柑主产区,受水体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区域性小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总生产面积42000公顷,年总产量42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由于湘西椪柑主产区多位于水域沿岸或山间盆地,这些区域的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以上,自然肥力高,含有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提高产品品质的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对人体特别有利的硒、锗、锌、钙、铁等微量元素,而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较低,均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质量标准,加上境内工业企业少,水质和空气质量好,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椪柑的理想区域。

(2)水文情况:湘西自治州州境内大部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境内年降水量213.7亿

立方米,区域内平均年径流量为132.8亿立方米;干流长大于5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条,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州内有大小溪流1000多条,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澧、酉、沅、武四水。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

(3)气候情况:湘西自治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椪柑主产区的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最低不低于-4℃,超过35℃的高温天气极少,气温要素非常适合椪柑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越夏。同时,这些地方漫射光多,光能利用率高,年日照时数1300-14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为70221.1-76134.7千瓦/平方米,且秋冬辐射能量多,其中9-10月辐射量比3-4月大26-35%,非常有利于湘西椪柑的成熟及糖分的转化。全州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降雨时段集中在春季和初夏,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吻合,降水有效性好。

(4)人文历史情况:湘西自治州椪柑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楚国士大夫屈原曾在《橘颂》中赞誉“后皇嘉树生南国。”湘西椪柑品质优良,因其种植在富含稀土元素无污染的大山深处土壤中,具有果形美、口感好、清香浓郁、化渣爽口的特点。湘西椪柑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湘西自治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湘西椪柑产业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国家农业部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湘西椪柑作为产业开发的重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

展,2007年全州椪柑面积达63万亩,已接近全国椪柑总面积的1/4,总产量达到42万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年累计销售收入额近3亿元,年累计出口额达

到137万美元。湘西州因此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果树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椪柑之乡”。椪柑产业为湘西州农业农村面貌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变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湘西州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等所起的作用日趋显著。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水及沱江河流域栽培区、凤滩库区及猛洞河流域栽培区、

里耶盆地及花垣河流域栽培区。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柑桔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的要求执行。

(2)品种选择:突出适应湘西州栽培的“8306”、“8304”、“260”等三个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湘西椪柑生产过程必须按照《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NY/T5015-2002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湘西椪柑在每年的11月中旬开始采收,采果时要求采用“两剪法”,采后经分级后可立即上市销售或进行贮藏保鲜延后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湘西椪柑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保存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皮橙红或橙黄色,果大扁圆形,果皮蜡质层厚,皮薄易剥,光泽鲜美。包括形状、大小、色彩等外在性指标。

(2)内在品质指标:肉质脆嫩,化渣爽口,酸甜适度,清香浓郁,耐储藏。经湖南省科委测定,果实可食部分达72%-79%,可溶性固性物达13%-14%,总糖达11.6%-11.72%,总酸0.52%-0.77%,维生素c达23.4-25.68mg/100ml,品质极优。

(3)安全要求:湘西椪柑执行《无公害食品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湘西椪柑按果实直径大小、外观分级。采用包装物根据客商要求用纸箱或竹筐。标志使用人在其销售的包装物上统一标注“湘西椪柑”农产品地理标志,其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