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渭南市白水县特产 渭南蒲城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渭南市白水县特产 渭南蒲城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29 22:44:25

一.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柳枝香椿

柳枝香椿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暗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有特殊香气;小叶10—22片,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无毛或下面脉腋有长束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退化雄蕊5,与发育雄蕊互生。蒴果卵圆形,长1.5—2.5厘米;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5-6月,果期8月。

各地均有栽培,多种植于村边路旁;分布于华北至西南各省。

嫩芽食用,木材纹理细,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及根可提芳香油,国外用作雪茄烟的赋香剂;种子可榨油,含油量38.5%;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的功效。树皮含川楝素,图醇,鞣质;叶含胡萝卜烃,维生素B,C。

二.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饸饹,分为小麦面饸饹和荞麦面饸饹,而荞麦面饸饹比小麦面饸饹更美味,陕西大多数县市的老百姓都会做,各地的制作工艺也大同小异,口味自然有所不同,至于起源于那朝那代已无从考究。

改革开放后,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南白村普通农民白学林,响应国家号召,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乘着渭南市食品交流会的东风,于1982年在渭南市临渭区(原渭南地区渭南市)民主北路开了一间门面,就卖荞麦饸饹,因为自己是南七乡人,所以就起名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这就是渭南也自然是陕西的第一家“南七荞麦饸饹”馆,因为祖辈就靠卖饸饹营生,所以白学林的荞麦饸饹做的可口美味且色香俱有,可谓是十里飘香,再加上妻子肖素萍笑面迎客,热情待人,他家的饸饹馆生意也就日趋兴旺,很多顾客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大老板和高官人群,这样南七荞麦饸饹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没有几年白学林家已是南白村响当当的首富了。日子好了,为了让村里的人也都富起来,白学林就把他的手艺传给了子女和村里的人,这些人也都开了荞麦饸饹馆,所以荞麦饸饹馆很快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西安和渭南及周边城市流行了起来,随着日子的推移和联姻带来的人0流,南七荞麦饸饹的手艺也随着女儿的出嫁传到了南七乡的紧邻下吉镇,这些嫁到下吉的南七女人也卖荞麦饸饹,她们有的人把自己的饭馆也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而有的人则叫“下吉荞麦饸饹”馆,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南七荞麦饸饹馆更多一些,但显而易见下吉荞麦饸饹和南七荞麦饸饹是同一祖源,这就是南七荞麦饸饹也叫下吉荞麦饸饹的缘由,再者,南七乡由于撤乡并镇,现在的南七乡已不复存在,而原来的南白村现在也划入了下吉镇辖区,而这就是现在市面的下吉饸饹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原因。

白学林养育有三男四女,均继承了父亲衣钵,现在二子白圣福还在渭南民主路老店继续经营,而其余子女及孙子辈多半已在西安打拼,个个生意都非常好。现在,仅西安市和渭南市的南七荞麦饸饹馆和下吉荞麦饸饹馆已不下五六十家,基本都是南七乡(今下吉镇)南白村和下吉镇东西关村的人。

南七饸饹有名,一是名在它的做法上,二是名在它的吃法上。

南七饸饹的做法特色有四: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荞麦》如此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原先,渭南一带乡村普遍种植荞麦,但由于产量较低,当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已不再种植。现如今荞麦面只能从陕北、山西、内蒙等地拉运了,其中以陕北荞麦面为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现代研究表明: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荞面饸饹有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食品。二是和面独特。和面是饸饹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碱水(苏打水),而是石灰水。据一位经营南七饸饹的师傅讲,制作石灰水最好选用产自于富平县(渭南市属县)的青石,即石灰石,至于问及是富平县何处的青石,师傅说:“我的师傅说保密。”制作的具体过程为:适量大小青石一块,放在炉火中烧至通红,然后用火钳夹出,丢在盛有半桶水的铁桶中,等待到块状石头,化为白色粉未溶解在水中澄清后,上部的清液就是和面的专用石灰水。用此法和面压制出来的饸饹,特筋道。有人担心石灰水对人肠胃有伤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石灰水毕竟是少量的,况且已经充分和面发生了作用。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的表面光滑。要做到常言道的“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再醒上个把钟头,然后分成半尺长圆柱形的剂子备用。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饸饹床子压制成形的。传统的压制方法是使用木制饸饹床子。饸饹的粗细主要决定床子的铁孔的大小。饸饹的压制和熟化是一体作业的。由于饸饹的压制是个力气活,一般由男性来干,女性在一旁当助手。男的将饸饹床子支架在二尺铁锅上,抬起装有木活塞的压杆,女的将醒好的剂子装入床子内,男的将活塞对准剂子,全身力量集中于压杆后部,只听吱吱呀呀一阵响声,就从床子下面铁制的数十个小圆孔中被挤压成细圆长条状,当一剂压完后,当助手的女的用手在床根底下快速一切,饸饹就掉进烧开的汤锅煮上了,等沸汤滚上两滚,饸饹就煮熟出锅。

三.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采用大荔核小肉厚的优质鲜枣加工制成,色泽晶莹,质地柔韧,甜润适口,有浓郁的蜜枣香味。

工艺流程: 选料→分级→清洗→划枣→熏硫→水洗→糖煮→糖渍→初烘→ 整形→回烘→分级→包装。

主要技术要点:

①选料。要选个大、核小、肉厚、皮薄的品种。果实应在 白熟期时采收, 清除有病虫害的和损伤的果实。

②分级。将果实按大、中、小 分成3级。

③清洗。将鲜果用清水洗净。

④划枣。用划枣机或划枣器划枣。划 丝要均匀, 纹距1 mm左右, 每果划纹50~80条, 深达果肉厚1/3, 从一端划 到另一端, 不得来回乱划。枣的两端要尽量划到。

⑤熏硫。将划丝后的枣坯放 入熏硫室, 用枣重量的0.4%的硫磺熏蒸2~3小时, 待外果皮变成淡黄色即可。也可用0.5%~0.8%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7~10小时, 来代替熏蒸。

⑥水洗。将熏硫后的枣坯用清水清洗1次。

⑦糖煮。将50~60 kg熏硫后的枣坯放入盛 有50%糖液的不锈钢锅中, 糖液量以浸没枣坯为宜。加入预先溶解的亚硫酸 氢钠, 用大火加热煮沸。开锅后, 加入50%的冷糖液2.5 kg, 此后一直保持文火。再沸时, 再加入50%冷糖液2.5 kg。如此重复3次。当枣发软时, 分6次加入干砂糖。第1~3次加糖2.5 kg和50%冷糖液1 kg; 第4~6次加糖10 kg,最后加糖煮沸10分钟后, 加入50%柠檬酸溶液100 ml继续煮沸10分钟, 当 枣呈透明饱满时即可 。

⑧浸渍。将枣连同糖液一起倒入缸中浸渍48小时, 使 其吸糖充分。

⑨初烘。将浸渍的枣坯捞出沥干, 均匀地摊在竹制枣床上, 放入烤房中烘烤12小时左右, 前4小时温度保持在55~65℃, 中间5小时维持70~ 75℃, 后4小时降到65℃左右。待枣坯含水量达20%~25%, 不粘手时即可出房。

⑩整形。趁热将枣捏成扁圆形。

(11)回烘。再次将枣床放入烤房里 烘烤24小时左右, 温度保持在65~70℃, 待含水量为16%~19%时, 即可出房, 冷却。

(12)分级。将成品分成4个级(一级50~70粒/kg, 二级90~110 粒/kg, 三级130~150粒/kg, 四级160~190粒/kg)。

(13)包装。用聚乙烯塑 料食品袋包装。

由于金丝蜜枣含糖量极高,因此糖尿病人慎食!

四.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水磨丝

大荔水磨丝

“水磨丝”以猪耳为原料,因将猪耳传统名菜平面片开,可见水磨石般花,故名。是陕西大荔县传统名菜,距今已有200

余年历史。此菜用料普通,但以刀功精湛而名噪遇选。制作此菜,须将猪耳片薄、切细,成菜细如毛发,蓬松透明,脆嫩光滑,香酸爽口,风味独特,每令食客称奇,行家叫绝。

五.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擀馍

是一种圆形、特性的硷面饼。将硷面揉好,擀成薄饼,烙熟,趁热抹上水、醋、油混合液,一张一张塌起来,用布盖好,放约半小时食用。擀馍卷上菜肴,吃起酥香,老少皆宜。华阴人过节、待客多用擀馍。( 华阴)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花生

大荔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荔花生,是陕西久负盛名的,距今已有2100多年种植历史。《大荔县志稿》记载:“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倡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沙苑地狭风多麦粟终寡;其所产则金针;落花生、红茹等”。民国时期,扩展到黄河、渭河、洛河滩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荔推行“麦垅点播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0年,县政府把花生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被授予“花生生产基地县”称号。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一则打“花生”的谜语,把花生的形象,比喻得十分生动有趣。

大荔花生是陕西省久负盛名的,主产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一带。《大荔县志稿》记载:“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倡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沙苑地狭风多麦粟终寡;其所产则金针;落花生、红茹等”。它以荚果硕大,籽仁饱满,果皮洁白;色泽鲜艳,香脆可口,出油率高,营养丰富,宜于贮存,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于世。可与全国著名的山东大花生、郑州花生相媲美,是陕西重要的内销和出口商品。

大荔花生属豆科植物(1eguminosae),一年生草本。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按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授粉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微碱性沙质壤土栽培。我国栽培极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花生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无论花生总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我国北从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起新疆,东到滨海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行踪。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各地,其中以山东省为最多,占全国35%以上,位居全国之首。我国花生主要类型有:普通型、多粒型、珍珠豆型、蜂腰型4类。

大荔花生何以出名大荔花生主要产在县城南十多公里的沙苑。这里是一片广阔的沙丘地带,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通透性能好,土壤易耕,利于花生根系发育,果针下扎和荚果膨大;该县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关中东部的高温中心,为陕西的“两大火炉”之一,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温42.8℃,≥)0’C的积温4445.6℃,无霜期212天,年日照时数2385.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年总辐射量125.8千卡/平方厘米。从热量资源看,不论是春花生还是复种花生,均能满足正常生育需要;年降水量514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易于发展机井灌溉。加之又有渭河、洛河从南北两侧流过,渭惠、洛惠渠。自流灌溉条件好,能满足花生对水分的需要,是发展花生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荔人民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花生是大荔仅次于棉花的大宗经济作物,也是全省花生主要产地之一。近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年总产3500~4000万公斤以上,占陕西省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5%以上。畅销西北、东北等地,更是外贸出口的优质商品。

花生已成为大荔县的拳头产品和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大力发展大荔花生这一名产,利国利民。

地域范围

大荔县花生生产区域位于关中东部,地理位置东经109°43′-110°09′,北纬34°36′-34°80′,主要涉及大荔县官池、韦林、朝邑、羌白、下寨、苏村六个镇。总生产面积20万亩,年产量3.5万吨,占陕西省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5%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大荔花生荚果硕大,籽仁饱满,果皮洁白,网纹深、形状整齐、饱果多、色泽鲜艳。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大荔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油酸及亚油酸,其蛋白质24%-36%,脂肪44%-54%,油酸含量46.5%-52.3%,亚油酸27.5%-34.32%。 3、安全要求:大荔花生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NY 5303-2005《无公害食品花生》标准要求。

七.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高石脆瓜

高石脆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高石脆瓜最先在高明镇东高城村种植,因当地“城”发“石”音。故“高石脆瓜”一名由此而来。

高石脆瓜种植历史久。据东高城村村民王天仓讲有400年历史的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时,东高城村叫永乐堡,谱上有高石脆瓜记载。据该村王伟小时候听爷爷王疏才讲,永乐年间(大约永乐十一年)永乐堡有一村民跟随郑和下西洋,到波斯国(伊朗)引回甜瓜种子,在东高城村种后风味独特,起名为高石脆瓜,一直种植至今,大约600年的栽培历史。据《大荔县商业志》记载,清朝末年救时宰相阎敬铭以此瓜奉献皇宫,慈安、慈禧太后品尝后赞到“清香甜蜜、脆酥可口”,下令同州府年年上贡,从此成为皇宫贡品。

馈赠佳品

高石脆瓜素有“美甜瓜”之称,品尝下怀,回味无穷。民国年间,杨虎城将军曾到朝邑检查黄河事务,闲暇之余,与至交徐少南随朝邑县教育局长王疏才到高城品尝“高石脆瓜”后,欣然写下“高石脆瓜、名扬天下”的佳句。

高石脆瓜香气特殊,室内放者,满室喷香,在全国甜瓜品种中绝无仅有,长期在外籍工作的陕西乡党闻及此味便知家乡有客而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石脆瓜已成为商务馈赠的高档礼品,“上省走京”,食者无不赞誉。

高石脆瓜外形呈圆柱形,柱体直径约10~13cm,长约25~35cm,单瓜小者重2~3斤,大者重5~8斤以上,堪称甜瓜之王。该瓜瓜面,头部顶端生有圆形脉纹,中心微突,以此为起点,呈辐射状向瓜的尾部又辐射出十道脉纹线,将瓜的柱体分割成极为匀称的十等份。所有的脉纹线全都微微凹陷下去,其余部分便自然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微突条状。横向将瓜切开,其外形规则的凹凸状错落有致,恰似菩萨坐下的莲花宝座。

独特品质

高石脆瓜可用“香、脆、酥、甜、美”五字概括。

香:高石脆瓜成熟后可释放出浓浓的特殊香气,大江南北瓜果市场绝无仅有。

脆:高石脆瓜本是甜瓜之一种,但大多数甜瓜瓜皮较厚,瓜肉硬而味欠佳,食用时必须先去其皮。而高石脆瓜的独特之处是瓜皮薄,瓜肉酥,瓜味美。

酥:高石脆瓜不但味香皮薄,同时肉厚且酥。

甜:高石脆瓜含糖量高,口感甜如蜂蜜,吃一口甜得封喉。

美:高石脆瓜的确美。香美,脆美,酥美,甜美是其品质美,还有其形体美。

地域范围

高石脆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北部塬区,地理位置东经110°03′49″-110°18′46″,北纬34°89′94″-35°02′,涉及高明、两宜、范家等三个镇,总面积4万余亩,年产量1.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高石脆瓜具有五大特色,可用五个字概括之:香、脆、酥、甜、美。外形呈圆柱形,柱体直径约10~13cm,长约25~35cm,单瓜重量小者2~3斤,大者5~8斤以上;该瓜瓜面,头部顶端生有圆形脉纹,中心微突,以此为起点,呈辐射状向瓜的尾部又辐射出十道脉纹线,将瓜的柱体分割成极为匀称的十等分。所有的脉纹线全都微微凹陷下去,其余部分便自然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微突条状;横向把瓜切开,其外形规则的凹凸状错落有致,恰是菩萨坐下的莲花宝座状,十分美观。 2、安全要求:高石脆瓜的产地环境符合GB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高石脆瓜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处理,产品标准符合GB8406.1《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八.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采用大荔核小肉厚的优质鲜枣加工制成,色泽晶莹,质地柔韧,甜润适口,有浓郁的蜜枣香味。

工艺流程: 选料→分级→清洗→划枣→熏硫→水洗→糖煮→糖渍→初烘→ 整形→回烘→分级→包装。

主要技术要点:

①选料。要选个大、核小、肉厚、皮薄的品种。果实应在 白熟期时采收, 清除有病虫害的和损伤的果实。

②分级。将果实按大、中、小 分成3级。

③清洗。将鲜果用清水洗净。

④划枣。用划枣机或划枣器划枣。划 丝要均匀, 纹距1 mm左右, 每果划纹50~80条, 深达果肉厚1/3, 从一端划 到另一端, 不得来回乱划。枣的两端要尽量划到。

⑤熏硫。将划丝后的枣坯放 入熏硫室, 用枣重量的0.4%的硫磺熏蒸2~3小时, 待外果皮变成淡黄色即可。也可用0.5%~0.8%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7~10小时, 来代替熏蒸。

⑥水洗。将熏硫后的枣坯用清水清洗1次。

⑦糖煮。将50~60 kg熏硫后的枣坯放入盛 有50%糖液的不锈钢锅中, 糖液量以浸没枣坯为宜。加入预先溶解的亚硫酸 氢钠, 用大火加热煮沸。开锅后, 加入50%的冷糖液2.5 kg, 此后一直保持文火。再沸时, 再加入50%冷糖液2.5 kg。如此重复3次。当枣发软时, 分6次加入干砂糖。第1~3次加糖2.5 kg和50%冷糖液1 kg; 第4~6次加糖10 kg,最后加糖煮沸10分钟后, 加入50%柠檬酸溶液100 ml继续煮沸10分钟, 当 枣呈透明饱满时即可 。

⑧浸渍。将枣连同糖液一起倒入缸中浸渍48小时, 使 其吸糖充分。

⑨初烘。将浸渍的枣坯捞出沥干, 均匀地摊在竹制枣床上, 放入烤房中烘烤12小时左右, 前4小时温度保持在55~65℃, 中间5小时维持70~ 75℃, 后4小时降到65℃左右。待枣坯含水量达20%~25%, 不粘手时即可出房。

⑩整形。趁热将枣捏成扁圆形。

(11)回烘。再次将枣床放入烤房里 烘烤24小时左右, 温度保持在65~70℃, 待含水量为16%~19%时, 即可出房, 冷却。

(12)分级。将成品分成4个级(一级50~70粒/kg, 二级90~110 粒/kg, 三级130~150粒/kg, 四级160~190粒/kg)。

(13)包装。用聚乙烯塑 料食品袋包装。

由于金丝蜜枣含糖量极高,因此糖尿病人慎食!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华州皮影

华州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州皮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关中东部的华州一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甚广。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是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然而,入宫几年后,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华州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到处追杀刘秀。刘秀被追到华州府(今陕西华县)境内少华山的一座寺庙内藏身。说来也巧,饱受战乱之苦的华州的老百姓为了祈求安宁,这天晚上携带皮影来到到庙里,烧香拜佛,并表演皮影戏来祈求上苍的保佑。锣鼓声、呐喊声把正在寺庙中熟睡的刘秀惊醒,刘秀误以为是王莽的部队追到,便急忙逃出庙门,躲在山下的石头缝中。王莽的追兵追到这里,听到锣鼓声、呐喊声,王莽于是派探子前去打探。探子来到寺庙附近,隐约看到千军万马的影子并听到战马的嘶鸣声,以为刘秀在此地有伏兵,就赶紧回去禀报,并等待天明再行调兵追剿。刘秀乘此机会连夜逃出。

刘秀打败王莽登基做了皇帝后,为感谢华州百姓救命之事,便封华州皮影戏艺人为皇家艺人,并专门为王亲国戚、朝廷大臣们表演,后来皮影戏逐渐从宫廷传到民间,在全国开始流行。当年藏身的寺庙被封为“潜龙寺”,更为神奇的是,他藏身的石头上也出现了一条大龙和四条小龙,被称为“卧龙石”。这些历史遗迹,至今仍在华县境内完好的保存着。

十.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大荔月牙烧饼因状如月牙而得名。特点是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热吃凉吃均可,吃水盆羊肉时,用此饼夹入羊肉,饶有风味。

关中有句俗话,"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这半个卖的烧饼,颜色金黄,状如新月,空心饱满,酥香可口,所以,人称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有的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有的在“热吃脆,冷吃酥”之后,加了个“沙温吃了不咳嗽”。“沙温”,关中方言,形容那温度不热不冷,正好合适。还有的说:“南京到北京,同州城里好烧饼,拈起轻,摸着厚,里面空空能夹肉”。当然,不只能夹肉,也能夹各种蔬菜,夹鸡蛋,肉夹馍,菜夹馍,蛋夹馍。

大荔人吃月牙烧饼大荔人吃月牙烧饼,一般是跟清汤羊肉一起吃的。也就是要夹了羊肉来吃。半个烧饼,又是有着层层的半个烧饼,中间是空的,倒是非常适宜于夹了肉吃。所以,也有人说,大荔人聪明,发明这样的月牙形状的烧饼,就是为了吃这样的清汤羊肉。《大荔县志》肯定了这种可能性,说:“月牙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过去吃羊肉时,以烧饼为主食。早先的烧饼是圆形,要夹肉,还需把烧饼掰成两半,既参差不齐,又不方便。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吃,还不如制作时,将烧饼切成两半,既方便也美观,烧饼就由圆形改为半圆形。因其状如月牙,故名‘月牙烧饼’。”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月牙烧饼产生原因的说法,也是对大荔勤劳善良的百姓的一种赞美。

推荐特产